2024-12-24 12:19:18 | 瓜准网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科评估
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
020302 | 金融工程 | |
020401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030101K | 法学 |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 | |
050201 | 英语 | |
050207 | 日语 | |
050302 | 广播电视学 | |
050303 | 广告学 | |
080201 | 机械工程 | |
080205 | 工业设计 | |
080207 | 车辆工程 | |
080213T | 智能制造工程 | |
080407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080604T |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 |
080701 | 电子信息工程 | |
080801 | 自动化 | |
0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080902 | 软件工程 | |
080910T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082801 | 建筑学 | |
082802 | 城乡规划 | |
082803 | 风景园林 | |
120201K | 工商管理 | |
120202 | 市场营销 | |
120204 | 财务管理 | |
120801 | 电子商务 | |
120901K | 旅游管理 | |
120902 | 酒店管理 | |
130504 | 产品设计 | B |
130508 | 数字媒体艺术 | B |
浙江工业大学重点学科生物化工和环境工程为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应用化学、工业催化为浙江省重点学科,材料学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技术经济及管理、国际贸易学为省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为省级重点扶植学科。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科评估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科评估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评选结果020302金融工程020401国际经济与贸
浙江工商大学重点学科66大学科: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法学、理学。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浙商研究中心。2个浙江省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统计学、企业管理学。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8个省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学、统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产业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重点学科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重点学科浙江理工大学学科评估结果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评估经济学020101B经济统计学020102B金融学020301KB国际经济与贸易020401A法学030101KB+社会工作030302B汉语言文学050101B英语050201A日语050207B+传播学050304B数学与应用数学070101B+信息与计算科学070102
浙江大学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8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4个国家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加血实验示范中心8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浙江大学学科评估结果专
浙江树人学院重点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环境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开设会计电算化、茶文化等11个专科专业,其中应用电子、日语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浙江树人学院学科评估浙江树人学院学科评估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评选结果020304投资学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030302社会工作030305T家政学050101汉语言文学050103汉语
浙江万里学院重点学科拥有多个省市级重点学科和省市级重点专业。浙江万里学院学科评估结果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评估数字经济020109T金融学020301K金融工程020302国际经济与贸易020401B法学030101K知识产权030102T社会工作030302汉语言文学050101英语050201B日语050207商务英语050262B新闻学050301B广告学050303网络与新媒体0
浙江科技大学重点学科浙江科技大学重点学科浙江科技大学学科评估浙江科技大学学科评估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评选结果020101经济学020302金融工程B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B050101汉语言文学B050201英语B070102信息与计算科学B070202应用物理学08020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B080205工业设计B080207车辆工程B080213T智能制造工程B080401材料
浙江财经大学重点学科设有43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1个省重点专业、6个省优势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精品课程,10部国家级教材、44部省级重点教材,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
2023-11-02 16:59:12
2024-02-11 11:01:55
2023-11-13 18:25:39
2023-11-02 18:49:29
2023-09-04 10:16:16
2023-08-15 20: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