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3 23:35:03 | 瓜准网
小店的主人,也许是从木心先生的诗里走出来的,守着黑暗无人的小巷里如豆的灯火和蒸腾的雾气,丝丝甜香慢下路人的脚步,让行色匆匆的人们感受味蕾真实的滋味。
味蕾需要时间,所以今天的豆浆更甜美;生活更需要时间,所以悠然的步伐踏出更深刻的足迹。从前慢,慢的不仅是车、马与邮件,还有在等待中默默酝酿的心。一封薄薄的信,装着一份炽热的情,翻过山淌过水送至一生唯一的爱人手中,信上的折痕都是那么饱含爱意。而那杯被时间催促着落肚的豆浆,味蕾还未与其好好地打声招呼,二者便擦肩而过,也无怪学生尝不出那个中滋味。瓜准网
从前的慢,寥寥数百字可在一对有情人手里不知厌倦地被读上百遍,而如今一天一句“爱你“也填不上人与人之间深深的沟壑。阿尔卑斯山路上的一句话,人们惊为天人争相传诵。可若是在城市街头劝人慢行,只怕会被当做宣传交通安全而一笑了之。那学生何其有幸,能在一勺一勺的品味中尝到真滋味。慢,不只是慢在脚步,为极致风景驻足片刻转身又匆匆离去,而是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等待收下一封来自远方的信。
水流加快,里头的船也不由自主随波而去,想在涛涛江水里慢下来,绝不是件易事!那么,亲爱的人,请不要让今天快速流淌过去的冲刷走从前悠悠的慢。走得无论有多远,我们总要回头看看,想想为什么而出发,在思考中,自然也就慢下来了。
慢,是为了看到更多的真实,倘若一味驻足不向前展望,过去的终将腐朽。不如,像三毛里中的那棵树,一半深深根植于泥土,慢慢吮饮大地的乳汁;一半肆意张扬在风中。与泥土共生,让时间慢慢流过根系;与风声为伴,让从前的慢为迅疾的风打下牢固的基础。
仔细的品味也许倡导不仅是甜美,还有绵绵的苦。但苦却也恰恰凸显了甜,也将现实呈递到眼前,不为过眼繁华迷醉和烦恼,也不为逝去的美好而哀悼,让人注视着眼前。
我希望,会有一天,一叶落地而知天下秋能出现在每个人的心底。
中华民族的大地犹如一片璀璨的星空,小器如繁星若尘,而国之重器,则如恒星一般散发出无尽光热,闪耀在中华苍穹之巅。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可见成器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之间少不了磨砺。器不琢,是为“碔砆“;器小琢,乃为“璞“;而那些饱受磨难与非议,在岁月与历史的长河中流传沉淀下来的,方为“和氏璧“,为“国之重器“。
泱泱华夏从来就不乏国之重器。战国时期李冰建造都江堰,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秦朝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当代“我潘“发射“墨子号“,重新定义中国量子通信;“南博士“建设天眼,从此中国观宇技术重登世界之巅。
诚然,这些物都是国之重器,而我想说,建设他们的人,不才是真正的国之重器吗?他们同样经历了艰难困苦。李冰提出设想时,朝中大臣大多反对,只有他默默坚持了下来;蒙恬幼年随父出征,多次险些被俘;“我潘“志向远大,却被人们认为狂妄自大;“南博士“放弃城里优逸生活,只身扎根在贵州大山里,数十年如一日。
而反观我们生活中的有些人,稍有磨难,避之不及,偶有苦怨,抱怨连天,这样的人,乃为“碔砆“;有些人挺过艰险,虽经历磨难,但半途而废,或许可称之为“璞“;而还有些人,饱经沧桑,体验人间百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人不是“和氏璧“,不是“国之重器“,那还有谁能称之呢?人非圣贤,但我们同样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之时,我们能镇定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
如果被众人猜忌怀疑之时,我们能自信如常,而不去妄加辩论。
如果我们有梦想,又能不迷失自我,有神思,又不至于走火入魔。
如果在成功之时,能不喜形于色,灾难之后,也勇于咀嚼苦果。
如果看着心血铸就的事业崩溃,仍能忍辱负重,脚踏实地,重新攀登。
如果辛苦劳作已是功成名就,为了更崇高的目标,仍能冒险一搏,哪怕名利飘零,化为乌有……
国之重器的一生,少不了艰难困苦,而正是艰难困苦,方才成就了国之重器。期待我辈有更多的国之重器的诞生,愿与诸君相逢与中华腾飞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