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25 03:35:38 | 瓜准网
黄埔军校是近现代史是一所知名军事学校,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将领。新中国有五位元帅都出自黄埔军校,而国民党这边像胡宗南、宋希濂、陈明仁等人也都是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知名将领。
黄埔军校是1924年成立的,到1949年底学校停办,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但在很多人眼里,也就是1928年,宁汉河流之后,黄埔军校的六期生非常有名,之后很多将领大都默默无闻。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的,当时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下,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两所学校,一文一武,其中武指的就是黄埔军校。
黄埔建校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所以吸引了全国无数的仁人志士,至少很多人是具备爱国热情的。本来校长的人选是程潜,不过后来在蒋介石的争取下,他成为了校长。
而在孙中山的治校理念下,当时的学生思想比较纯粹,信仰比较坚决,就是一心为国,升官发财并不是他们的选项。
而且由于当时战事不多,所以很多毕业生都获得了不少的锻炼机会,有些有能力者已经获得了不少的经验和机会以及提升。
然而,从国共分裂开始,黄埔军校经历了动荡,期间甚至分裂,除了本校之外,很多学生流落到了武汉、南京等地。
第七期虽然分为广州黄埔和南京两地学习。但由于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叛变了革命,入学的学生更多的掺杂了党派斗争,再加上分校开始创办,生源大不如前。
表面上看,学校的教育并没有特别大的的不同,但是形势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内战开始爆发,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业没有完成的时候就被迫参加了战斗,虽然对于他们来说,实战经验同样非常重要,但是面临的危险自然也会更大,毕竟枪炮不长眼。
由于军队数量有限,军官数量也有限,所以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获得晋升,很多在第一次上战场的时候就牺牲了。
整体上看,前六期由于更早的参加了革命,获得了提升,所以给我们的感觉更出名,因为他们这些人到了内战和抗日战争的时候,已经成为了高级将领。
当然了,后面十几期里面,其实也并非都是默默无闻的,比如熊向晖,实际上很多人熟悉他,还有张作霖第四子,张学良弟弟张学思后来也曾在中央军校第十期学习,后来还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也是出类拔萃的人。
从二者的综合实力来看, 中国科技大学 相对好一些,师资力量更雄厚,下面从多角度进行二者的对比分析:
1、师资力量。
中国科技大学: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共有教学与科研人员2621人,其中教授817人(含相当 专业技术职务 人员),副教授903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其中,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不重复统计共有496人,占固定教师总数的37%;青年人才占高层次人才的60%。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其中35岁以下教师约占青年教师总数35%。
国防科技大学 :学校形成了“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两院院士16人,“万人计划”人选13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获得者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4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全军优秀教师152人,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27人。
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人选74人。有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牌表彰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0个。
2012年学校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荣获首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学校自主创新团队被确立为全国重大典型,“慕课”团队被确立为全军重大典型。
2、学科建设。
中国科技大学:学校现有30个学院(学部),含7个科教融合学院;设有苏州高等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国防科技大学:据2020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下辖文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科学学院、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智能科学学院、系统工程学院、空天科学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信息通信学院、电子对抗学院、气象海洋学院、军事基础教育学院、研究生院、第六十三研究所。
开办53个 本科专业 (包括子方向),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军、管、文协调发展的覆盖国防科技主要领域的综合 学科体系 。
3、学科排名。
中国科技大学:在第四轮全国 一级学科 整体水平评估中,学校获评A、B类学科数各8个,其中,A+档学科数4个、A档3个,A-档1个;B+档6个、B档2个。
A+档学科数列全国高校第11位。信息与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等5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国防科技大学: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12年第三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排名中:该校进入排名前5的学科数为9个(其中理学7个),进入排名前10的学科数为14个;该校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地学等基础学科均进入国内高校学科排名前5。
在学科国际排名方面,根据ES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对2002年至2012年数据的统计分析, 中国科大 有10 个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 临床医学 、环境/生态学)已进入国际前1%。
其中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工程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和环境/生态学8个专业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瓜准网以上就是瓜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瓜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