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6 09:15:42 | 瓜准网
这年头,一提到末流985,我想大家说的最多的应该就是
兰州大学
了。
而一提到兰州大学,则有许多人会表现出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动不动就是什么:
“ 兰州大学这样的985在沿海地区,根本就不被认可,还不如我们当地的一个二本。”
又或者是什么 “选择兰州大学,就是为了一个985的名号,这样的985不要也罢。”
对于这样纯粹为了黑而黑的言论,我今天就来一一的反驳一番吧。
那些喷兰州的位置的,我想问问你们,你们去过兰州吗?毫不夸张的说,我想大多数喷子应该是没有去过的。
你以为兰州很远,但实际上,从兰州到北京南京,飞机不过是两个半小时。 从广州上海到兰州,也不过是三个小时飞机。
而与此对比的是, 武汉到北京也要两个半小时的飞机。武汉到广州也是两个小时的飞机。
你以为兰州缺水,你以为兰州大学高校没有澡堂 ,但实际上黄河横穿兰州。
你以为兰州天气极端,但实际上人家是冬暖夏凉。
说完了兰州大学的地域,我们再来说这个985。不管你怎么看待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 985高校 ,就是双一流A类高校。这一点你不能抹杀。你必须承认。
你说兰州大学比不过什么上海财经、中 央财 经、北京邮电这些211高校,这一点,我也承认。
但是比不过两财一贸,两外一法,以及北京邮电这些 211大学 ,丢人吗?
不丢人,这些211有多牛,懂得应该都懂。
但是难道说,每个211高校都是和 北邮 北外这么牛吗?难道因为比不过上财央财,就能说兰州大学比不过沿海地区的211了吗?
如果你因为 兰大 比不过这几所顶级的211高校,就去否定他,那就只能说你就是一喷子和 杠精 。
还有人说:兰州大学的文凭在 长三角地区 不管用,说什么不如本地的二本。对于这样的话,我又想问问了, 是哪一个公司,哪一个 世界500强 ,会不要兰大的学生而要当地的一个二本呢?
是阿里,是 腾讯 ,还是百度呢?
有些人总是喜欢自以为是的胡编乱造,说话不拿数据,全凭印象流。
如果你觉得兰州大学比不过一个二本或者普通 双非 高校,那就请你去看看二者的就业质量报告。
质量报告里,啥都有。
最后再说升学率,兰州大学的普通班升学率是15%-20%的。基地班的话,大概能达到25%-45%。学生保研院校,大部分是报的,清华北大, 中科院 ,华五,以及两财一贸。保研本校的约有1/3
所以不管从保研率还是从保研质量来看,也绝对是对得起985的名气的。
从出国来看,出国率相对比较低,但是原因很简单,不是因为学校不行,而是因为学生家境普遍较弱。
兰州大学的生源,大多来自西部地区,因此农村人口占比比较多。
以 深圳大学 和兰州大学作比较的话,深圳大学有三分之一的本地生源,一大半的广东生源,因此深圳大学的学生,家境普遍应该是较好的。
但是兰州大学的学生,更多的是来自农村,因此考虑到二者院校的生源家境。
兰州大学的出国率比较低,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出国率低,不等于不容易出国。如果决心出国的话,只要家境允许,兰大每年也是有不少的。
以今年为例,兰州大学申请出国的20多人中,申请到世界前十高校的有2人,前20的有8人,前50的有10人。
这样的出国质量,也不是一般学校能有的。
最后,总结的话就是:兰州大学,绝对是对得起学生高考的分数。不管如何,兰州大学都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高校。
在这里,有无数的大师在这里静心治学。同样的,在这里,也有无数的学子展翅飞翔。
兰大百年,百年兰大。
【我们是七个研究生,致力于高考和考研】
1995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为253万人。录取人数为93万人,录取率为37%。
高考是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制度,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 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
扩展资料
改革过程
1、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
2、1952年,我国的高考制度创立,“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
3、1977年,高考恢复。全国570万考生,当年共录取了27.297万人,高考录取率仅有4.8%。
4、1978年,又有61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率仅为7%。
5、1979、1980两年,高考录取率依然低于10%。直到1981年,高考录取率才达到11%。
6、1984年,我国开始保送生的试点,即由中学推荐,高等学校考核同意,免予参加高考,直接进入高校学习。
7、1984年9月,英语正式被列入高考主考科目。此后的几十年里,英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考试科目。
8、1985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9、1988年,这项改革试验扩大到语文、数学、英语等5个学科,英语科则扩大到全国17个省(市、区),涉及100万考生,经过由点到面的改革实践,上海、浙江先行试点普通高中毕业会考。
10、1989年7月,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试行高中会考制度,并在会考的基础上改革高考招生制度。
11、1989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在全国推行。
12、20世纪90年代初,保送生计划人数曾一度扩大。但保送过程中出现了中学为了提高名牌大学的升学率,“推良不推优”的倾向,出现了申报作假、干部和教师子女保送比例过高等现象。
13、1991年,湖南、云南、海南三省于1991年进行了在高中会考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的改革。
14、199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实行了会考后的高考“3+2”科目组设置方案,即语、数、英三科为必考科目,文史类加考政、史;理工类加考理、化,每科满分原始分150分。
15、1999年教育部规定,全国所有保送生都必须参加综合能力测试。
16、1999年在“3+2”高考科目改革8年后,广东省率先探索“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为必考科目,“X”是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选择1-2科。
17、“3+X”科目改革的实施,在客观上改变了以往全国一张试卷、一种高考模式的状态,多样化的高考模式初露端倪。这一改革对考试内容改革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18、2000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分省命题,上海、北京率先单独组织高考命题工作。同年,北京、安徽等省区市试行春季高考改革,一年举行两次高考,试图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格局。
19、2003年教育部在北大、清华等22所著名高校扩大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在自主考试与面试的基础上进行初选,入选考生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可以由学校决定录取,招生比例为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的5%。
20、2004年内蒙古率先取消春季高考后,安徽、北京也相继选择退出。与此同时,参与自主命题的省份也在逐年扩大,已有16个省市区全部或部分实现了自主命题。统一考试的格局被打破,统一招生方式也在试图破冰。
21、2005年夏天,在中央领导的亲自批示下,由教育部、中宣部等多个部委牵头组织启动了素质教育大调研。最终完成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22、2006年,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扩大到53所大学。这项改革使高校有了更多的招生自主权,扩大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操作空间,同时对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瓜准网
23、2010年,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成为高考改革的三大关键点,高考改革正式进入“窗口期”。
24、2013年,在教育部的牵头下,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在“文理分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重大改革措施上,各方争论很多,迟迟难以通过。
25、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
26、2014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4份重要文件。
27、2014年9月3日,《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28、2015年5月,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包括:提供现行盲文试卷;提供大字号试卷;优先进入考点、考场等。
29、2015年5月21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召开高考考务工作会。2015年高考,考生依然必须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入场,如果考生忘记或者遗失了身份证(或准考证),监考员可以先验证考生相貌,
如果与准考证存根上照片相符,可以先安排考生进场考试,要求考生下一科考试时带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高考
瓜准网(https://www.guazhu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录取率是多少?的相关内容。
1995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为253万人。录取人数为93万人,录取率为37%。
高考是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制度,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 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
扩展资料
改革过程
1、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
2、1952年,我国的高考制度创立,“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
3、1977年,高考恢复。全国570万考生,当年共录取了27.297万人,高考录取率仅有4.8%。
4、1978年,又有61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率仅为7%。
5、1979、1980两年,高考录取率依然低于10%。直到1981年,高考录取率才达到11%。
6、1984年,我国开始保送生的试点,即由中学推荐,高等学校考核同意,免予参加高考,直接进入高校学习。
7、1984年9月,英语正式被列入高考主考科目。此后的几十年里,英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考试科目。
8、1985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9、1988年,这项改革试验扩大到语文、数学、英语等5个学科,英语科则扩大到全国17个省(市、区),涉及100万考生,经过由点到面的改革实践,上海、浙江先行试点普通高中毕业会考。
10、1989年7月,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试行高中会考制度,并在会考的基础上改革高考招生制度。
11、1989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在全国推行。
12、20世纪90年代初,保送生计划人数曾一度扩大。但保送过程中出现了中学为了提高名牌大学的升学率,“推良不推优”的倾向,出现了申报作假、干部和教师子女保送比例过高等现象。
13、1991年,湖南、云南、海南三省于1991年进行了在高中会考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的改革。
14、199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实行了会考后的高考“3+2”科目组设置方案,即语、数、英三科为必考科目,文史类加考政、史;理工类加考理、化,每科满分原始分150分。
15、1999年教育部规定,全国所有保送生都必须参加综合能力测试。
16、1999年在“3+2”高考科目改革8年后,广东省率先探索“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为必考科目,“X”是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选择1-2科。
17、“3+X”科目改革的实施,在客观上改变了以往全国一张试卷、一种高考模式的状态,多样化的高考模式初露端倪。这一改革对考试内容改革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18、2000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分省命题,上海、北京率先单独组织高考命题工作。同年,北京、安徽等省区市试行春季高考改革,一年举行两次高考,试图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格局。
19、2003年教育部在北大、清华等22所著名高校扩大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在自主考试与面试的基础上进行初选,入选考生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可以由学校决定录取,招生比例为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的5%。
20、2004年内蒙古率先取消春季高考后,安徽、北京也相继选择退出。与此同时,参与自主命题的省份也在逐年扩大,已有16个省市区全部或部分实现了自主命题。统一考试的格局被打破,统一招生方式也在试图破冰。
21、2005年夏天,在中央领导的亲自批示下,由教育部、中宣部等多个部委牵头组织启动了素质教育大调研。最终完成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22、2006年,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扩大到53所大学。这项改革使高校有了更多的招生自主权,扩大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操作空间,同时对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23、2010年,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成为高考改革的三大关键点,高考改革正式进入“窗口期”。
24、2013年,在教育部的牵头下,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在“文理分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重大改革措施上,各方争论很多,迟迟难以通过。
25、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
26、2014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4份重要文件。
27、2014年9月3日,《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28、2015年5月,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包括:提供现行盲文试卷;提供大字号试卷;优先进入考点、考场等。
29、2015年5月21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召开高考考务工作会。2015年高考,考生依然必须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入场,如果考生忘记或者遗失了身份证(或准考证),监考员可以先验证考生相貌,
如果与准考证存根上照片相符,可以先安排考生进场考试,要求考生下一科考试时带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高考
学美发到底是到学校好还是去店里好?建议去到专业的学校去学习理发,相比于店里其优势如下:首先,在学校学习的理发技术和理论知识都是非常专业并且系统的,而且在学习学习的话起点会比在店里学习要高,以后在理发店就业就是理发师的级别,在学校的几年磨练造就的是一个专业的理发师。店里学习美发好,还是去美发学校好呢?很多年轻人在决定学习美发的时候往往都会面临这两个选择,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到底哪一种
浙江文科生去浙江工商大学好,还是去华东理工大学好呢名气呢是华东理工大学好。给你推荐一下浙江大学吧,做个参考。浙江大学今年新开了一个国际班,就是大一大二在浙江大学读,大三大四到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读,毕业颁发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本科学位证,中国教育部认可。两所大学都是世界排行靠前的学校,因此费用很高,不过比起四年都在国外要省很多啊,回来还是留学生待遇。如果你家庭条件允许,可以考虑一下,因为今年是第一年
文科生去兰州大学好吗?兰州大学是985工程大学,但是我认为除了历史以外别的文科专业不是特别强,历史有国家级的基地班,考研或者别的方向发展都不错,但是像政治、经济、外语、管理实力都很一般,兰大强在物理、化学、生物和大气。气候还算好啦,冬暖夏凉,夏天不用空调都很舒服,冬天有暖气,但是位置很偏僻,离市区大概一个小时的车程,如果能耐的住寂寞的话也无所谓。兰大的学习风气很好,考研率很高。兰大的文科
请问大家究竟是上个大学三本好,还是当兵去好呢?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强烈建议当兵!!!我大学毕业,二本。我同学高中毕业当兵。看看我们的对比吧!2001年我毕业后,先后的工作经历!①沈阳工厂打工,做人力,一个月600,做了三个月②回家乡(辽宁一个小城市)。工作于建筑公司,一个月800,跑业务。干一年③帮家里养狗,干三年,赔了,整的跟要饭的是的。④好不容易考了个地级银行,高
沈阳科技学院好不好?沈阳科技学院还不错。沈阳科技学院(Shenyang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始建于1999年,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博学笃行、种德修身”的校训,开设29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工、理、经、管、教育五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相关:学校
学化妆去学校还是店里学好?学化妆去学校学比较好,化妆学校推荐欧曼谛。欧曼谛通过掌握不同化妆造型设计规范,提高学生对化妆设计美学造型基础、色彩配置、人物摄影化妆造型设计与艺术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值得信赖。【点击免费领取试听课】学化妆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学完化妆可以从事的工作有职业彩妆师;个人工作室形象设计师;广告公司、摄影公司、造型机构总监;彩妆品牌讲师;T台造型设计师;模特公司
去二本大学当老师好还是在高中当老师好?为什么呢?二本高校老师这一岗位的稳定难题,本人觉得,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的加重,在未来,教育培训行业受到损伤是毫无疑问的。二本高校看上去相对稳定,是由于前边也有三本,民办院校与专科顶着(人口老龄化冲击性的主要目标可能是三本与每个民办学校学校)。殊不知我还是提议我们要有危机意识,将来如何确实不好说。当二本高校都受到损伤之时,那个时候我国该是处
理科女生去兰州大学什么专业好可以结合自身兴趣和兰州大学的优势学科进行选择。理学类专业偏向研究型,工学类的专业会要求动手能力强等。具体的专业选择还需要结合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科特长,气质类型,家庭背景等等来决定。选择专业和挑选大学一样,都是一项非常复杂和重要的工作,不可以草率应对,需要结合到长远的职业规划做好决定。女生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女生在语言记忆、细节处理、心思缜密方面明显优于
2023-11-02 16:59:12
2024-02-11 11:01:55
2023-11-13 18:25:39
2023-12-30 00:51:05
2023-11-02 18:49:29
2023-09-04 1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