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准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就业如何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一般一般,本人就是华农风景
园林,今年大四马上毕业。说我们专业就业好,那是与华农别的专业比较,华农别的专业毕业后想从事自己专业的工作都难。我们专业因为有技术性,所以相比之下还行。但今年房地产不行了,就业也上不去了(学校统计就业率的方法很假)。如果你分数够,想读风景园林,我推荐你去读第一,
北京林业大学(老大)第二,
南京林业大学,后面可考虑
华南农业大学。 千万别来武汉,武汉这高校云集,再加上经济辐射范围的地区(如河南,湖南,江西)根本就没什么好的公司可言。所以我推荐你以上三所院校。另外,你可以上学校的网站查看。去北林,南林招风景园林的有许多外企,去华南农招的多为广州,深正的公司(那边景观公司很多)。而我们学校,基本要靠自己找,许多同学只能去华科武大才能了解到好的信息,而且还得面对华科建规院同学的竞争

华中农业大学有哪些好专业啊?
现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在2002-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居全国第19名,其中作物学列第1,畜牧学列第2,
园艺学、水产均列第3,
农林经济管理列第5,生物学、农业资源利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均列第6。 生物学居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同类学科之后列全国高校第4。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九五”、“十五”期间连续2次被评为国家优秀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003年、2004年连续2次年检为优秀。现有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医学院、园艺
林学学院、水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土地管理学院、文
法学院、外国语学院14个学院和体育课部个直属部。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21000人,其中本科生17000人,研究生4000多人。
。。。。。..........................................。。。。。。。。。。。。。。。。。。。。。。。。。。。。。。。很强吧????? 但是事实上 LZ如果喜欢农业和生物类的,这所学校性价比很高(PS:其实喜欢农业的都挺赚,主要大多数好的农业学校分数都很低),不过也得注意的是,农业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工资一般比较低;如果读生物,你就得做好考研甚至考博士的准备了,本科出来要么转行,要么失业.至于其他如经济,工程等专业,我不建议你报,这些都是鸡肋,而且还要挂着”农业”的名号,很多二本学校都比华农强.
不得不提的是这所学校的制度,我最看不惯的是综测加分,和高中的量化考核分差不多的东西,与奖学金挂钩.虽然每个学校都有类似的制度,但是华农基本上每一件事都与综测挂钩.早上有早操,中午有查卫生,晚上有查晚归.早操制度由来已久,现在是大一大二每天都要做,冬季6点20,夏季6点,这在全国高校中可谓”独树一帜”,而且每天都有查操的人盯着你,你一不认真就扣你综测;查卫生,查晚归基本上是天天查,违反规定就扣分,最绝的是就算你不管自己的综测了,但马上会有班长找你谈话:”你扣分扣的多影响班级总评,进而会危害班级长远利益...”还有一点,这所学校的官僚气息很浓厚,行政效率低下,辅导员经常压着学生,最近貌似食堂搞垄断化,把校园里的个体饭店都关了,然后自己做的饭菜像猪食一样...总的来说,这所学校缺乏一种朝气和活力,非常沉闷,也许是僵化的制度所导致的吧.
不多说了,有想了解更多信息请上这所学校的贴吧.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报这所学校,除非你特别喜欢生物和农业.不要计较个211的牌子,说实话农业类大学的211都有点”名不副实”,虽然他们在农业领域都有很强的实力,但农业相对来说是弱势专业,而且他的211牌子只对
农学或相关科系有效,这些科系往往只占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其余百分之七十的,诸如经济,工程类的,和211基本无关,有些时候”农业”二字甚至还会成为拖累.呵呵,说了这么多,你自己看着办吧,我也是个人意见.
华中农业大学环境科学怎么样?
学院概况
华中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前身是建于1948年的
武汉大学农业
化学系。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农学院和湖南农学院有关系科合并组建华中农学院土壤农化系。1994年,土壤农化系微生物学科专业整体划入新成立的生命科学技术学院。1997年,土壤农化系更名为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2002年,以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为基础组建资源与环境学院。
学院现设有土壤与植物营养、
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环境信息等3个系,3个实验教学中心, 5个教学科研实践基地,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校级研究中心、1个农业信息网站,湖北省土壤肥料学会挂靠本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个普通本科专业,2个自考助学本科专业;拥有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个湖北省特色学科及“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1个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点。现有在职教职工83人,退休教职工33人,各类在校全日制学生2018人。
学院现任党委书记为冯永平研究员,院长为蔡崇法教授,党委副书记为黄依群,副院长为刘凡教授、赵竹青教授、刘震。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61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1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59人,占97%;具有博士学位的51人,占83.6%。学院有兼职(客座)教授30人。专职教师中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及作者各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者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1人、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 2人,湖北省“111人才工程”1人,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获得者1人,湖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1人,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20多人次在国内有关学术机构任正、副主任、理事长、理事,10多人次任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等。一批教授被聘为全国和湖北省测土配方施肥、湖北省水土保持等专家组成员,一大批青年博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学院现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人(博士1人、硕士2人)。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农学、理学、工学等三个学科门类,涵盖农业资源利用、环境科学与工程、林学等3个一级学科的6个二级学科。设有农业资源利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博士点,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资源环境
信息工程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资源环境信息工程、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农业推广硕士(农业资源利用、农业信息化领域)、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领域)等3个专业学位点;
农业资源与环境(含水土保持方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4个普通本科专业,
计算机信息管理、环境工程与管理等2个自考助学本科专业。
农业资源利用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等2个学科为湖北省特色学科,资源环境信息工程为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湖北省品牌本科专业,环境科学专业获准立项创建湖北省品牌本科专业。
人才培养
学院已建立起“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普通本科生1091人,全日制研究生327人,外国留学生5人,专业学位研究生45人,继续
教育学生550人。研究生与普通本科生数量之比约1:3。
学院近几年主持国家、湖北省、校级的教改及创新性实验计划等项目30多项,《地质地貌学》获国家精品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获湖北省精品课程,获湖北省及校级教学奖励20余项,主编出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农林院校十五及十一五规划教材等10余种。1998年以来连续11年获校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学院现有农业部亚热带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微量元素研究中心、环境生态研究中心、水土保持研究中心,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3个实验教学中心,积极组建农业信息研究中心。实验用房4000 M2,设有9个教学实验室;有气相色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微量热仪、比表面分析仪、原子吸收仪、X-射线衍射仪、流动注射分析仪、TOC自动测定仪、微波消解装置、气体催化反应装置、差分GPS等一批高档实验仪器和软件,固定设备1400台(套件),总价值1300多万元。在校内有植物生产类教学实习基地,校外有咸宁红壤综合试验站、荆门漳河灌溉试验站、大冶地质勘探大队、湖南株洲化工集团等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校内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
学院领导的大学生绿色协会先后两次获得“全国湿地使者行动”二等奖、“全国高校优秀环保社团”、“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等称号。近年来本科生攻读研究生录取率超过35%,国家
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超过94%,毕业生年度就业率达到98%。1952年以来,学院向社会输送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新、邓子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更另、范云六,原国家科技部副部长韩德乾等为优秀代表的各类毕业生3000多名。校友为回馈母校、激励在校学子努力学习,捐资设立“校友奖学金”;数家企业捐资助学,设立“企业奖学金”。
科学研究
学院1998年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00余项,其中主持“863”、“ 973”、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等各类项目、课题1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5000多万元。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收录论文200余篇;主、参编专著20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二、三等奖11项;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项、提名奖1项,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6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3项;获得专利15项。主持的“华中农业信息网” 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农业百强网站”。
对外交流
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及国内一批高校、科研院所保持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1998年以来,200余人次赴外讲学、交流访问;外籍专家150余人次、国内专家120余人次来院交流访问,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2004年9月和2005年9月,相继举办了第四届土壤矿物-有机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国际动植物硼营养学术讨论会,30多个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学院已获准承办2010年全国青年土壤与植物营养学大会。
发展展望
经过5-10年的努力,把学院初步建成为质量优良、效益显著、传统优势学科整体实力居国内同类学院前列,新学科专业具有明显特色优势,2-3个学科方向在国内领先,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研究型学院。
瓜准网以上就是瓜准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就业如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瓜准网:
www.guazhun.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