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3 20:05:26 | 瓜准网
本人就读某外国语大学,反正在我入学这一年还属于“挂着二本院校但是分数线过了一本几分”这样的学校,不过听说这几年大外的分数线在一些省份已经过了一本线不少了,自觉要是自己晚几年考可能都考不上了
我当时就是刚过了一本线这样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分数差不多的人也是有的上了一本有的上了二本。其实自己也是冲一本没冲上只能报了二本,多少有点被逼无奈的意味
一本还是二本其实得看你想要什么,如果考虑学校名气,到时候求职的时候觉得一本文凭比较好的话还是选择一本比较妥当,毕竟一本院校还是占很大优势。如果是二本的话还是看专业,这些过一本线的二本院校感觉普遍上都针对性比较强,比如语言类或者财经类,你在报专业的时候选到自己喜欢的专业的概率应该也会大一些。 瓜准网
如果说值不值得的话,以大外为例吧,别的院校不是很清楚。大外前身是日语专科学校,所以日本语学院规模比较大,据说已经是“全球除日本本土之外最大的日语培训基地”,类似于“全球最大日院”的感觉,虽然并不能以学院规模论英雄,但是从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等方面都能让人信服。其他院系不是很清楚,但是大外外语专业普遍实用性教学比较强,每年也有专门学校组织的就业招聘会,就业率据说挺高的,校园是这几年刚建的新校园,除了地方有点偏在这生活也还好。
当时报志愿的时候可能年纪比较小,还是觉得希望能上一个好专业,所以觉得比起上一本需要调剂到不知道什么专业,还是想上一个好一点的二本院校,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毕竟这些分数过了一本线的学校肯定是有一些专业比较过硬,所以比起院校名气更想选择一个好的专业。个人觉得过了一本线之后报二本觉得轻松一些,可选择的范围也大一些。因为自己没毕业,不太知道现在的就业状况,但是还是觉得上大学最重要的是能顺心的念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所以私以为所有值不值得,都得看自己想要什么。
还有就是一句很老生常谈的话了,什么不管读什么学校什么专业都有学霸就得看自己之类的,也就姑且一听,其实环境什么的的确很重要,还是需要自己的努力的。最后说一句,虽然有点夸张,但是选学校的时候还是尽量考虑一下学校的生活情况吧
瓜准网(https://www.guazhu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录取分数线一本二本有区别吗的相关内容。
第一批和第二批录取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录取分数线
第一批录取:通常指的是重点本科院校的录取批次,也就是“一本”批次。这些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较高,往往包括了许多知名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以及各省市的重点院校。这些学校的录取竞争激烈,需要考生具备优秀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
第二批录取:则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录取批次,也被称为“二本”批次。相对于第一批录取,第二批录取的分数线会低一些,主要面向成绩虽然优秀但未达到第一批录取线的考生。这个批次包括了一些公立学校和学费较高的私立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可能略低于第一批次。
二、录取时间和顺序
高考志愿的录取是按照批次进行的,首先进行第一批次的录取,待第一批次录取结束后,再进行第二批次的录取。这意味着第一批次录取的学生可以更早地确定自己的升学去向,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规划。
三、高校档次与性质
第一批次:主要是重点本科院校,这些学校通常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教育水平,如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院校等。这些学校不仅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而且在就业市场上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第二批次:则是一般本科院校,包括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虽然这些学校也提供本科教育,但整体教育质量可能略逊于第一批次院校。此外,第二批次的学校可能缺乏一些特殊或优质的专业设置,且在学校影响力、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方面也可能存在差距。
四、政策支持与资源分配
第一批录取的院校通常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有更多机会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和科研活动。这些资源不仅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相比之下,第二批录取的院校可能在这些方面相对缺乏优势。然而,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和对教育公平的重视,第二批录取的院校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以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
五、生源质量与未来发展
第一批次录取的学生通常成绩优异、综合素质较高,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就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可能更容易获得奖学金、保研资格等荣誉和机会,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批次录取的学生虽然整体成绩相对较低,但他们同样具备接受高等教育的资格和能力。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锻炼,他们同样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和成果。然而,在未来的求职和升学过程中,他们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第一批和第二批录取在录取分数线、录取时间和顺序、高校档次与性质、政策支持与资源分配以及生源质量与未来发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进行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