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政策 > 正文

户县黄埔军校毕业有全少人 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的七十二弟子

2024-07-07 09:32:49 | 瓜准网

今天瓜准网小编整理了户县黄埔军校毕业有全少人 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的七十二弟子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户县黄埔军校毕业有全少人 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的七十二弟子

黄埔一期秘密招生,主席不遗余力推荐三湘子弟,不负期望名列榜首

话说广州国民党"一大"召开时,孙中山就频繁向出席大会的各省、市代表提出:他们返回后千万要为黄埔军校宣传,并尽一切努力多推荐一些优秀青年参加军校招生考试。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4月7日刊登《陆军军官学校考试委员会启事》,内容如下:

本会奉帅令组织执行章程规定之职权,所有考试及审查方法,要以公正无私、细密严谨之要旨行之,以期选拔人才,无负重托。而连日以来本会各职员接获各方同志友好推荐要录之函件甚多,稍有徇私,不特无以示大众,亦违本会组织之本旨,与五权宪法中考试权独立之精神相抵牾,贻弊滋多,尚祈信仰主义,各守规律之各同志友好深予体谅,不甚厚幸,特白。

1924年春,我国处在军阀割据的黑暗统治下,曹锟用贿选手段刚当上了总统。北洋军阀政府内讧,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3月29日,北京各校学生及民众团体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北京军阀政府无条件承认苏联。当列宁逝世的噩耗传来,广州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追悼大会。全国正值青年对联俄联共政策热烈拥护。他们视广州为国民革命策源地,是黑暗统治下的中国放射出的一线希望之光。广州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纷纷南下,以参加黄埔军校考试为荣,立志报国。

在赵恒惕的反动统治下,湖南以联省自治为旗号,实际上是依附于北洋军阀统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都不能公开,自然黄埔军校的招生工作也就秘密进行了。毛泽东和何叔衡出席广州国民党"一大"会议以后,就返回这里的中共湘区委员会。他们积极向各基层党组织提出要求,抓紧时间推荐优秀党团员和进步青年报考军校。三湘子弟蒋先云、贺衷寒、陈赓(即黄埔三杰),石门进步青年王尔琢、郑洞国;桃源的刘戡、刘铭等大批热血健儿都纷纷报名。当时应试的作文题目是"试述投考黄埔军校的志愿",数理化没有考。考后,何叔衡按照黄埔军校的规定录取了15名,另外又备取3名,并吩咐他们秘密分散搭火车抵汉口,再乘轮船赴上海去见毛泽东委员,然后参加上海的复试。

巴山蜀水、赣江南北、三晋大地、齐鲁故乡、荆州东西、陕北高原、黄河两岸、长江首尾、浙闽两广的文才俊秀纷纷南下广州,"到黄埔去!"一时成为革命青年最向往的口号。贺衷寒由湖北省党部农工厅厅长董必武介绍直接找廖仲恺入的校。陈赓等20多名考生,坐着太古公司的一艘又脏又乱的渡船刚上广州码头,就兴冲冲地打听黄埔军校招生地址,结果竟考错了学校。徐象谦(徐向前)1924年1月就告别了父母,冒着严寒,邀了白龙亭几位五台同学赴上海报考。徐向前在广州参加复试后,政治、作文考得不错;数学因无基础,几乎交了白卷。有几位同乡因考试成绩太差,心也凉了。大家每天只好蹲在小旅馆里,一边等消息,一边谈论怎么办的问题。有人说考不上就"卖猪仔",去国外做苦力,或者是半工半读。当时他们想去的地方是俄国和法国。没有等多久,忽然来了通知,他们山西来的几个同乡全部被招生委员会录取了。当时北方报考的青年人不多,为了照顾西北偏远考生,孙中山特别关照北方的青年入学。在这种情况下,22岁的徐向前有机会成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的学生。

湖南湘乡青年陈赓、宋希濂、李默庵从长沙育才中学初试录取后结伴而行,来到广州。陈明仁、左权、萧赞育、蔡升熙、刘咏尧、李仁干、苏文钦等乘船抵达广州,萧赞育诗兴大作,在船上赠给苏文钦七绝一首:"妙龄壮志慕终军,跋涉湖山万里云。莽莽神州方丧乱,好凭巨臂扫烟尘。"诗中的英雄气概,大大鼓舞了他们的壮志。他们投入了大元帅府办的军政部讲武学校。该校由程潜主办,后来并入黄埔军校,同学们编入第一期第六队。陈明仁密赴黄埔向蒋介石反映情况,后因事为程潜得知,他下令集合全校师生,将陈明仁罚打手掌三百,由少将校监督周贯虹亲自执行,打得陈明仁直在地上打滚。后来陈明仁打趣地说:"进了黄埔军校,挨三百棍也值。"

浙江孝丰考生胡宗南因个子矮,差点被黄埔招生委员会拒之门外,幸而廖仲恺相中了他,放宽录取,侥幸成了黄埔第一期学生。湖南石门的郑洞国赶到广州时,由于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报名日期已截止,同乡贺声洋唉声叹气地说:"只好留在广州等待第二期招生。"郑洞国也一筹莫展,深悔当初未能早动身几日。正难过之间,同乡湖南临澧人黄鳌说:"我有个办法,不知能否一试?"郑洞国喜出望外地忙问:"什么办法?"黄鳌为他道出了事中的真相。原来他初到广州时,怕一次考不取,先后两次报名,谁想第一次考试就被录取,却还空着一个名额,建议郑洞国顶着黄鳌的名字去考试。郑洞国想了想,觉得别无他计,就决定大胆冒名一试。结果郑洞国不费力就考取了。同时录取的还有王尔琢、贺声洋。事有凑巧,郑洞国与黄鳌同编在第二队,区队长点名时,出现了两个黄鳌,引得同学大笑不止。假黄鳌郑洞国再也隐瞒不住,只好向中队长吐露了真情,并请求重新单独进行入学考试。但校方表示谅解,恢复了郑洞国的真名,从此郑了却了一桩心事。同在第二队的黄维、俞济时、李延年、桂永清、周士第、酆悌、李之龙等,后来都成了国共两党赫赫有名的战将。

陕西米脂杜聿明刚完婚正度蜜月,忽然在进步刊物《新青年》杂志上看到广州黄埔军校的招生广告,他顾不得新婚燕尔的柔情,毅然邀集陕西籍同乡关麟征、张耀明等11人踏上了南下的行程。他们下榻陕西会馆。一见考生逾千,杜聿明生怕落榜,联名给国民党元老、原陕西任靖国军总司令的于右任致函,请求为之疏通。半个月后,才接到于右任的回信,约杜等在饭店见面。于见家乡青年不远万里投笔从戎,语多勉励,表示愿意鼎力推荐。4月28日发榜,杜聿明、关麟征、张耀明、马励武、董钊、马师恭、杜聿昌等11人榜上有名,这当然与于右任的保荐不无关系。于右任爱才若渴,临别时还送杜聿明亲笔抒怀的条幅:"安危天下重,博大圣人心。"陕西鄠县(今户县)的关麟征原名关志道,因家境变故,中途辍学,正愁前途无望。忽然他听一位朋友说:"孙中山在广州闹革命,开办一所军官学校。于右任在上海秘密招生,弄了两张报名卡,写了两个名字,除我以外,还有一个吴麟征,但吴嫌远不想去,你如想去,把吴改成关就行了。"关麟征听了非常高兴,当即带上他父亲为他筹措的25块银圆,与朋友从西安启程赴上海,转道到广州,关志道就改名关麟征了。15年后,关麟征的名字,响彻了抗日战场,成为著名的"关铁拳"。

1924年春,在上海环龙路1号,毛泽东负责接待各地前来报考黄埔军校的学生的复试工作。上海地区包括湖南,他对湖南老乡没有照顾。郭一予撰写的《关于黄埔军校的片断回忆》介绍:"来上海复试的18名湖南考生,只取了8名。毛泽东的国文基础十分扎实,因此,经他眼里筛选过的文章十分出色。""黄埔三杰"之一的蒋先云,1921年10月与毛泽东在衡阳结识,并由毛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19年蒋刚满19岁,领导了衡阳的"五四"运动,并任湖南学生联合会总干事。蒋先云身材魁梧,才华出众。南下广州前,长沙、衡阳等地贴满水口山矿警军营部的通缉令:"通缉水口山矿聚众闹事者蒋先云,凡拿获解部者,赏洋一千元;来部引导,因而拿获者,赏洋五百元。"蒋先云由党组织安排,他告别正在热恋中的堂妹,来到广州报考了黄埔军校。3月29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人头攒动,1200余名报考者在这里进行总复试。先考国文,一道作文题曰《论中国贫弱的原因和挽救之道》。蒋先云乃才子,又是共产党员,对这道作文题,他引经据典,纵横捭阖地就写出了一篇妙文华章,而且是第一个交卷。蒋先云是湖南省立第三师范优等生,早在上国民小学时,作文就超群出众。一次,老师让用"月"字造句联对,蒋先云造的是:"残月西斜,凄洒人间;日出东升,大地红遍。"老师当即批道:"表于景,寓理于景,含义深厚,超脱异常。"蒋先云曾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文书股长,从事工人运动时他就练出一副好口才,写文章文笔流畅,说理透彻。因此,蒋先云入学考试名列第一名是意料之中的事,可谓之金榜题名,头名状元矣!

成为国民党复兴社台柱的贺衷寒,湖南岳阳人,21岁被武汉学生会推选为代表赴苏俄考察,回国后在武昌一中教书,曾一度加入了恽代英开办的共存社,因意见不合而退出,后来到长沙创办平民通讯社,批评时政,提倡民主,主张革命。他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共青团员之一。毛泽东的战友黄爱、庞人铨领导长沙工人斗争被湖南督军赵恒惕捕杀后,贺衷寒冒着生命危险,以极大的义愤撰写了《黄庞案之真相》,对赵大加抨击。赵恼羞成怒,把贺衷寒逮捕,关了3个多月。在狱中贺受尽折磨,几乎丧命。后经人保释出狱返回岳阳老家。其父劝他安心在家教书,不要在外面惹是生非。贺衷寒哪里听得进去,还是跑到武汉找董必武介绍去了上海,投考黄埔军校。当他到达上海轮船码头时,不料满载乘客的轮船刚离岸开往江中,直奔广州。贺衷寒立即雇了小舢板紧追该轮,幸被当时投考黄埔军校之一的船客伸手援助,他才得以攀登上船。贺向援助他的船客询问姓名,才知是胡宗南。后来在黄埔军校他俩情同手足,私交甚深。贺衷寒因胡宗南的一臂之力,没有误了考期,也称他机遇匪浅。后来贺虽飞黄腾达,但因得不到校长的信任,终究仕途暗淡;而矮个子胡宗南以浙江同乡的优势,后来成为举足轻重的"西北王"。安徽六安人许继慎是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曾任省学联常委兼联络部长,因积极参加与领导了反对三届安徽省议会贿选,及驱逐皖系省长李兆珍等一系列学生运动,1923年秋遭到反动当局的通缉,被迫逃亡上海。1924年春,他又毅然南下广州投考了黄埔军校,后来成为红1军军长。他是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军事将领之一。

如果说,黄埔军校仅仅招收知识青年,那就错了。为了革命,当时许多身为要职的军官,也想投考黄埔军校。如著名的中山舰舰长李之龙,比起蒋先云、贺衷寒等人,才学与胆识均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位15岁就考入了武昌外国语专科学校的青年,19岁又进了烟台海军军官学校学习军事。1921年他在上海结识了陈独秀,同年8月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初,李之龙任中共汉口地委执行委员。国民党"一大"后,奉命调到广州担任苏联顾问团团长鲍罗廷的英文翻译兼秘书。当时他年过27岁,比起宋希濂、胡宗南,可称得上是老大哥了。李之龙强烈要求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后来党组织安排他一边当学生,一边仍兼任鲍罗廷授课时的翻译。他是黄埔一期学生中年龄偏大的一位。不过,在履历表上,他填的是25岁,实际上李之龙生于1897年12月。1928年2月8日,驻广州国民党海军第4舰队司令陈策以"策动海军叛乱"罪名,将李之龙判处死刑,鲜血洒在广州黄花岗,时年31岁。李之龙死于非命,惜之深矣!

在黄埔考生中,以范汉杰的资历最深。1924年投考黄埔军校前,曾任江平舰舰长,桂军刘震寰的中校参谋,作战课长,第6路军司令。他宁肯丢掉司令这顶乌纱帽,甘入黄埔当学生。毕业后,再从少尉排长干起,实乃黄埔学生中绝无仅有之人物!1947年范汉杰官至国民党东北"剿总"中将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虽兵败被俘,一生中传奇经历也颇耐人寻味,暂且不表,留到以后再述。

当然,黄埔学生中,也不乏有识之士的大学生,如侯镜如入黄埔前,曾就读于河南大学理科;宣侠父受党的指派入黄埔军校前,已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水产专业;孙元良是由李大钊遴选到广州考入黄埔,入黄埔前在北京国立法政大学修政治专业;周逸群是黄埔二期毕业,进黄埔前,曾毕业于日本东京庆应大学政治经济系,入黄埔时,写下诗句:"废书学剑走羊城,只为黎元苦匪兵。斩伐相争廿四史,岂无白刃可忘秦?";伍中豪曾毕业于北京大学,可见当时"要革命的到黄埔去!"的口号是多么深入人心!知识分子投笔从戎,成为热血爱国青年志士的一种追求与理想。当然也有"走后门"入学的。俞济时18岁时在奉化城里一家米店当学徒,后经族叔俞飞鹏介绍,考入黄埔一期,族叔就是黄埔军校军需处处长,又是蒋介石的同乡。俞济时以后飞黄腾达,逾格提携,官至国民党第10集团军副总司令,蒋介石的侍卫长,赴台后任中国国民党总裁办公室主任,权倾一时。

广州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各地热血青年争相南下,报考黄埔军校,一时成为 时尚 。中共中央为了支持办好黄埔军校,分别于1925年11月1日发出第60号通告,1926年10月又发出第22号通告。通告要求:各地党团组织选送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左派青年投考黄埔军校,强调"此事关系甚大,各地万勿忽视"。李大钊还亲自推荐李运昌(四期)、周仲英(六期)投考黄埔军校。毛泽东在上海闸北香山路三曾里中共中央机关内亲自主持考生的复试工作。湖南省的何叔衡、陕西的于右任为选拔优秀青年入黄埔军校,不遗余力。从1924年春至1926年底,邓文仪、黄维、李仙洲、周士第、廖运泽、彭干臣、王叔铭、阎揆要、袁仲贤、张镇、曾扩情、左权、邱清泉、廖昂、卢德铭、覃异之、余洒度、郑介民、周逸群、常乾坤、戴安澜、方先觉、康泽、毛人凤、王耀武、曹广化、段德昌、郭化若、李弥、吴起舞、李运昌、林伟俦、李天柱、刘志丹、倪志亮、唐生明、唐天际、文强、伍中豪、肖芳、谢晋元、严明、张灵甫、赵尚志、郭汝瑰、廖运周、莫文骅、邱行湘、宋时轮、陶铸、许光达、张平化、郑庭笈、赵一曼、陈伯钧、程子华、戴笠、廖耀湘、罗瑞卿、宋绮云、王诤等人,陆续进入黄埔军校学习。1955年被授予共和国大将军衔的湖南长沙籍黄埔五期炮科毕业生许光达(即许德华),1921年考入长沙师范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4月受党的推荐,考入黄埔军校。临行前,他写下抒发豪情壮志,气吞山河的《无题》诗:"誓要去,上刀山。浩气壮,可入鬼门关。男儿气短,豪情无限。地狱也独来独往还。"他将报考黄埔军校当做人生追求真理的起点,即使上刀山,入火海也在所不辞,义无反顾!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青年,就这样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1924年3月27日,由广州广东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分别主持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招生考试工作,各地推荐来的1200多名考生参加,考试安排3天,科目有作文、数理化等。这次考务工作因考生成绩较好,酌情放宽了录取名额的限制,未出现埋没人才的憾事,4月28日那天发榜,正取学生350名,备取学生120名。共产党员蒋先云以优异成绩名列第一,真是一石惊天,引人注目。

户县黄埔军校毕业有全少人 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的七十二弟子

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的七十二弟子

七十二弟子名单:
陈赓、蒋先云、蔡炳炎、蔡申熙、廖运泽、陈明仁、邓文仪、曾扩情、杜聿明、范汉杰、酆悌、桂永清、
关麟征、贺衷寒、侯镜如、胡宗南、黄维、徐向前、李之龙、李默庵、郑洞国、许继慎、刘戡、宋希濂、
左权、宣侠父、唐澍、王尔琢、周士第、张耀明、阎揆要、邱清泉、廖昂、卢德铭、余洒度、覃异之、
郑介民、周逸群、陈修和、戴安澜、姜镜堂、康泽、毛人凤、王耀武、常乾坤、段德昌、郭化若、李弥、
刘志丹、林彪、张灵甫、唐生明、吴起舞、曾中生、谢晋元、彭士量、李运昌、伍中豪、许光达、邱行湘、
赵尚志、郭汝瑰、廖运周、陶铸、郑庭笈、赵一曼、廖耀湘、戴笠、孙明瑾、罗瑞卿、王诤、程子华。 1、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黄埔一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二野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黄埔三杰之一)
2、蒋先云(1902~1927)湖南新田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黄埔军校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国民革命军11军77团团长,中共黄埔军校特支书记。(黄埔三杰之一)
3、蔡炳炎(1900~1937)安徽合肥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1军3师8团团长,1师参谋长兼开封警备司令,国民党18军67师201旅旅长;抗日时牺牲,追赠陆军中将。
4、蔡申熙(1906~1932)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参谋长,共产党员,八一南昌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25军军长。
5、廖运泽(1903~1987)安徽寿县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大队四队队长,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96军军长,20集团军副总司令,回大陆后人江苏政协副主席。
6、陈明仁(1903~1974)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五期队长,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国民党第1兵团司令,起义后任解放军上将,解放军四野21兵团司令员。
7、邓文仪(1905~1998)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政治部代主任,国民党陆军中将,国防部政工局局长,复兴社助理书记。
8、曾扩情(1893~1983)四川威远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大学政治部主任。
9、杜聿明(1904~1981)陕西米脂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中国远征军副司令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官。1949年于淮海战场被俘。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是共和国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10、范汉杰(1895~1976)广东大埔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教育处长,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兼东北“剿总”副总司令。
11、酆悌 (1903~1938)湖南湘阴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政训处处长,国民党陆军少将,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复兴社书记。尊蒋介石命令火烧长沙,做替罪羊与黄埔三期的文重孚一起被蒋处决。
12、桂永清(1900~1954)江西贵溪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教导总队长,国民党一级上将,海军总司令,台湾“国防部”参谋总长。
13、关麟征(1905~1980)陕西户县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教育长、校长,国民党陆军中将,陆军总司令。
14、贺仲寒(1899~1972)湖南岳阳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军委会政训处长,政治部一厅厅长,台湾“交通部长”(黄埔三杰之一)
15、侯镜如(1902~1994)河南永城人,黄埔一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17兵团司令。
16、胡宗南(1896~1962)浙江孝丰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国民党一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绥靖公署主任,台湾澎湖列岛防守司令官。
17、黄维 (1904~1989)江西贵溪人,黄埔一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12兵团司令官。
18、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人,黄埔一期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黄埔同学会会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19、李之龙(1897~1928)湖北沔阳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海军局局长兼“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
20、李默庵(1904~2001)湖南长沙人,黄埔一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32集团军总司令,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1991年初他回国定居,1995年6月,接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
21、郑洞国(1903~1991)湖南石门人,黄埔一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一兵团司令。
22、许继慎(1901~1931)安徽六安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笔者最佩服的人之一)
23、刘勘 (1907~1948)湖南桃源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追赠上将,36集团军司令,整编29军军长。
24、宋希濂(1907~1993)湖南湘乡人,黄埔一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14兵团司令官。
25、左权 (1905~1942)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负责人,共产党员,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1942年5月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26、宣侠父(1899~1938),浙江诸暨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8集团军高参。1938年7月31日,宣侠父在西安被国民党军统特务秘密绑架杀害。周恩来三次向蒋介石追查宣侠父的下落,答复说:“宣侠父是我的学生,他背叛了我,是我下令杀掉的。”
27、唐澍 (1903~1928)河北易县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西北工农革命军总指挥。
28、王尔琢(1901~1928)湖北石门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
29、周士第(1900~1979)海南琼海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红二方面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防空军司令员。
30、张耀明(1905~1972)陕西临潼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第4集团军总司令兼38军军长,黄埔军校校长 。
31、阎揆要(1904~1994)陕西佳县人,黄埔一期毕业,解放军一野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32、邱清泉(1902~1949)浙江永嘉人,黄埔二期毕业,国民党追赠上将,国民党第2兵团司令官。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在淮海战场上自杀殉职。时年四十七岁。
33、廖昂 (1902~1967)四川资中人,黄埔二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整编76师师长。
34、卢德铭(1905~1927)四川自贡人,黄埔二期毕业,共产党员,工农红1军1师总指挥;参加过秋收起义。
35、余洒度(1905~1934)湖南平江人,黄埔二期毕业,先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工农红军第1军1师师长,国民党少将,61军政训处长。
36、覃异之(1907~1995)广西宜山人,黄埔二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第8集团军副司令官兼52军军长。
37、郑介民(1897~1959)海南文昌人,黄埔二期毕业,国民党追赠陆军一级上将,军统局局长,台湾“国家安全局”局长。
38、周逸群(1896~1931)贵州铜仁人,黄埔二期毕业,共产党员,红二军团政委。
39、陈修和(1897~1998)四川乐至人,黄埔三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陈毅元帅的堂兄,著名兵工专家,国民党联勤总部90兵工厂厂长,解放后任沈阳兵工厂厂长,国务院参事。
40、戴安谰(1904~1942)安徽无为人,黄埔三期毕业,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国民党第5军200师师长。
41、姜镜堂(1903~1931)湖北英山人,黄埔三期毕业,共产党员,红4军12师政委,中共皖西特委常委兼军委书记。
42、康泽 (1904~1967)四川安岳人,黄埔三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内政部青年训导主任,复兴社中央书记长。
43、毛人凤(1898~1956)浙江江山人,黄埔三期(潮州分校一期)肄业。国民党追赠陆军上将,国民党军统局副局长,台湾“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情报局局长。
44、王耀武(1904~1968)山东泰安人,黄埔三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74军(整编74师前身),24集团军总司令,4方面军总司令官。
45、常乾坤(1904~1973)山西垣曲人,黄埔三期毕业,共产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中共中央军委航空局局长,空军副司令。
46、段德昌(1904~1933)湖南南县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红6军军长。
47、郭化若(1904~1995)又名郭俊英,福建福州人,黄埔四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红1方面军代参谋长,毛泽东的军事秘书,三野9兵团政委,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48、李弥 (1902~1973)云南腾冲人,黄埔四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底13兵团司令官兼8军军长。
49、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红28军军长。
50、林彪 (1907~1971)原名林育容,湖北黄冈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抗大校长,解放军四野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后叛党叛国被开除党籍。
51、张灵甫(1903~1947)陕西长安人,黄埔四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师长,有国民党“王牌军”之称。抗日名将,1947年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击毙(一说自杀)。
52、唐生明(1906~1987)湖南东安人,黄埔四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兵团副司令官。北伐名将唐生智的弟弟。抗战时期曾受蒋密令去上海与日本人秘密接触。大陆解放后去香港经商。1954年回到北京,任国务院参事。他是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届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他奔波于港、澳与大陆之间,为开展对外贸易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贡献了力量。
53、吴起舞(1904~1969)湖南桃园人,黄埔四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军校最后一任政治部主任。
54、曾中生(1900~1935)在校名曾钟圣,湖南资兴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红四方面军参谋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军事理论家。1933年8月在“肃反”中被逮捕并遭长期监禁,1935年8月在四川理番县被张国焘秘密杀害。
55、谢晋元(1905~1941)广东梅州蕉岭人,黄埔四期毕业,国民党追赠陆军少将,国民党第88师524团团长。
56、彭士量(1904~1943)湖南浏阳人,黄埔四期毕业,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国民党第73军暂编5师师长。
57、李运昌(1908~2008)即李方歧,河北乐亭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冀东抗日根据地创建者之一,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副司令,热河军区司令员。黄埔校友会第四任会长。
58、伍中豪(1905~1930)湖南耒阳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红一军团12军军长。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三骁将之一(另两员,一是林彪,一是黄公略)。
59、许光达(1908~1969)在校名叫许德华,湖南长沙人,黄埔五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60、邱行湘(1908~1996)江苏溧阳人,黄埔五期毕业,国民党陆军少将,国民党整编206师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
61、赵尚志(1908~1942)辽宁朝阳人,黄埔五期毕业,共产党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兼7师师长,第2陆军总指挥。
62、郭如瑰(1907~1997)四川铜梁(现为重庆铜梁)人,黄埔五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晚年重新加入共产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第22兵团司令官兼72军军长。
63、廖运周(1903~1996)安徽凤台人,黄埔五期毕业,共产党员,民革成员,国民党陆军少将,国民党85军110师师长,解放军少将,解放军高级炮兵学校校长。共产党安排在国民党队伍中的一枚棋子。淮海战役中,带队起义,为战役的顺利进行贡献巨大。
64、陶铸 (1908~1969)湖南祁阳人,黄埔五期毕业,共产党员,广州军区政委,国务院副总理。
65、郑庭笈(1905~1996)广东文昌(现属海南省)人,黄埔五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第49军军长。
66、赵一曼(1905~1936)女,四川宜宾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六期肄业,共产党员,巾帼英雄,东北人民革命军3军1师2团政委。
67、廖耀湘(1906~1968)湖南邵阳人,黄埔六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第9兵团司令官。
68、戴笠 (1896~1946)浙江江山人,黄埔六期肄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军统局代局长,复兴社特务处处长。臭名卓著的特务头子。因飞机失事死亡。(一说被蒋暗杀)。
69、罗瑞卿(1906~1978)四川南充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六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共和国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
70、孙明瑾(1905~1943)江苏宿迁人,黄埔六期毕业,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国民党陆军预10师师长。
71、王诤 (1909~1978)原名吴人鉴,江苏武进人,黄埔六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72、程子华(1905~1991)原名程世杰,山西解县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六期肄业,共产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13兵团司令员 。

户县黄埔军校毕业有全少人 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的七十二弟子

黄埔十大名将之一关麟征简介

瓜准网(https://www.guazhu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黄埔十大名将之一关麟征简介的相关内容。

近代人物

中文名:关麟征

别名:原名志道,字雨东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户县

出生日期:1905年4月7日

逝世日期:1980年8月1日

职业:将军、军事家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

信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国民 *** 陆军总司令;台儿庄大捷

(历史lishixinzhi.com)

代表作品:《关麟征回忆录》

军衔:陆军中将

关麟征人物生平 瓜准网

1905年4月7日,关麟征出生于陕西鄠县真花硙村一户普通的农民家中,父亲关树铭,母亲杨氏,继母贾氏,兄妹六人,关家世代务农,家业中等。关志道幼时在本村私塾读书,九岁转到邻村小学,因关父对其期望甚殷,不久被送到鄠县高等小学读书,毕业考试成绩第一,却因平时爱打抱不平,经常打架而被降为第二名进入陕西省立第三中学,校长对人说:“这孩子将来成器就是杨六郎;不成器就是卖麻糖。”当时老师问他的志愿,他因见户县城里驻了一连兵,那位连长很是威风,故答:“希望将来当个连长。”

关麟征15岁小学毕业后,来到省城西安,考进省立第三中学。那时镇嵩军刘镇华在西安举办讲武堂,他每次路过讲武堂门口,见讲武堂照壁上写着斗大的“奋斗”两字,心里非常羡慕。可是他是个穷学生,没有背景,不得其门而入,只有望堂兴叹而已。后因家中迭遭变故,负债累累,中途辍学。他决心弃文学武,投军从戎,更希望能挣钱帮助家庭还债。

这时,省立第三中学也有两个学生想去当兵,他们设法弄到一封去耀县投奔镇嵩军某营长的介绍信,于是就邀关麟征一起去。到耀县,他们在驻军营部递进了介绍信,等候了一个星期,连营长的影子也没有见到。原来他们不懂门道,没有送礼,光凭一纸空文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三人只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重返西安。

1924年初,关麟征的一位朋友邓毓玫悄悄告诉他,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开办一所军官学校,秘密招生。他们弄到一张胡景翼处签发的署名邓毓玫和吴麟征的护照,吴嫌广东太远不想去,他问关麟征想不想去广州投考军校,如果愿去,只要将护照上的吴改成关就行了。这一消息使他喜出望外,立即答应。他回家禀明情况,携带父亲卖牲口的25块银圆作为旅费,把护照上的“吴麟征”改为“关麟征”,从此,关志道就改名关麟征了。就这样他顺利进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他们从西安步行到河南灵宝,换乘火车到了上海,找到了同盟会元老,陕西同乡于右任。于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当兵?”那时,他根本不懂什么是“主义”、“革命”,只好老实回答:“当军官威风。”于右任被关麟征纯朴憨厚的回答逗笑了,简单地向他们讲解了孙中山组织革命队伍反对北洋军阀,进行国民革命的道理。不久,他们11人(包含杜聿明、张耀明)从于右任处取得了秘密介绍信,乘船南下广州。

1924年4月到达羊城后去黄埔岛,入 *** 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为第一期学员,他被编为第三队,并参加了中国 *** 。5月5日开始第一期新生入伍,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关麟征和新学员一起聆听了孙中山先生的讲演。孙中山勉励学员不仅要做一个有高度才能的军人,而且要做一个不怕苦、不怕死的军人。他的话,对关麟征以后的戎马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军事教育课程方面,他学习了典、范、令和四大教程,并从事军事操练和实战演习,为以后征战疆场奠定了初步基础。

东征北伐

关麟征在黄埔军校毕业后,即参加黄埔学生军东征,讨伐盘踞东江的军阀陈炯明。当时学生军东征队伍由两个团组成,他被分配在何应钦任团长的军校教导第一团二营五连二排任少尉排长,二营营长是刘峙。

1925年2月开始东征,斯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负责学生军政治思想工作,鼓舞学生军英勇杀敌。关麟征军事生涯的第一仗就是进攻淡水。淡水是进入东江地区的一个重镇,陈炯明派了一个旅的兵力依恃城墙和工事死守,阻止东征军前进。2月15日拂晓,教导一团发起进攻,嘹亮的冲锋号一响,关麟征率领全排战士继敢死队之后用竹梯爬上城墙,打开城门,不到半小时,二营全部冲入城内。初出茅庐的关麟征,就这样取得了第一仗的胜利。

接着陈炯明派洪兆麟反攻淡水,二营奉令出城迎敌,关麟征排任尖兵,在淡水城外的白莽花与敌人遭遇,经过激烈战斗占领了一个山头。激战中,他的左膝盖骨受伤。

以上就是户县黄埔军校毕业有全少人 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的七十二弟子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瓜准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瓜准网:www.guazhun.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户县黄埔军校毕业有全少人 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的七十二弟子”相关推荐
开国将军中,有多少是黄埔军校毕业的
开国将军中,有多少是黄埔军校毕业的

开国将军中,有多少是黄埔军校毕业的目前,最普遍的说法开国将帅中从黄埔军校毕业的有32人,具体如下:1、元帅4人,包括林彪、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2、大将3人,包括陈赓、罗瑞卿、许光达;3、上将8人,包括周士第、陈明仁、陈奇涵、张宗逊、杨至诚、宋时轮、陈伯钧、郭天民;4、中将9人,包括阎揆要、彭明治、常乾坤、唐天际、曾泽生、倪志亮、郭化若、谭希林、王诤;5、少

2024-06-12 23:08:25
中国将领在黄埔军校的排名 黄埔军校名将排名
中国将领在黄埔军校的排名 黄埔军校名将排名

黄埔军校名将排名黄埔军校五大名将如下:1、蒋先云,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在众多黄埔军校有名无名的英雄烈士中,蒋先云以威名赫赫,战功卓越著称。2、徐向前,1901.11.8-1990.9.21,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县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3、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出身将门,其

2024-05-16 19:06:07
黄埔十大名将 黄埔十大名将谁最厉害(中国最牛的3大军校)
黄埔十大名将 黄埔十大名将谁最厉害(中国最牛的3大军校)

黄埔十大名将黄埔十大名将谁最厉害黄埔十大名将最早出现于黄埔军人叶邦宗著《黄埔十大名将》一书中,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我国抗日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人才,下面一起看看黄埔十大名将有哪些吧。黄埔十大名将1.林彪2.关麟征3.郑洞国4.胡琏5.徐向前6.陈赓7.王耀武8.宋希濂9.杜聿明10.***1.林彪19

2024-05-24 20:15:07
黄埔军校共有几期,有多少人毕业?
黄埔军校共有几期,有多少人毕业?

黄埔军校共有几期,有多少人毕业?1926~1949年共办了二十三期,军校共培养32万各级军官,其中1924年到1929年共培养了七期13000余人,这些人中的多数形成了国民党中央军的骨干。一、入学批次1924年3月27日军校举行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4月28日放榜,录取学生编成4个队。11月30日第一期学生考试完毕。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典礼,共645

2024-05-28 00:00:27
哪些著名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
哪些著名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

哪些著名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徐向前——元帅;陈庚——大将;周士第——上将;陈明仁——上将;阎揆要——中将;彭明治——中将;常乾坤——中将;唐天际——中将;曾泽生——中将;林彪——元帅;倪志亮——中将;郭化若——中将;许光达——大将;陈奇涵——上将;杨至成——上将;宋时轮——上将;张宗逊——上将;陈伯钧——上将;有哪些共产党军队的高级将领毕业于黄埔

2024-05-29 05:08:13
黄埔军校名将排名(中国开国十大将军)
黄埔军校名将排名(中国开国十大将军)

黄埔军校名将排名黄埔军校五大名将如下:1、蒋先云,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在众多黄埔军校有名无名的英雄烈士中,蒋先云以威名赫赫,战功卓越著称。2、徐向前,1901.11.8-1990.9.21,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县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3、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出身将门,其

2024-04-29 01:47:48
有哪些共产党军队的高级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
有哪些共产党军队的高级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

有哪些共产党军队的高级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徐向前、陈赓、左权、蒋先云、李之龙、王尔琢、许继慎、周士、刘畴西、蔡申熙。1、在黄埔一期学生中,徐向前是共产党方面军职最高的将领,很早就是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其人头被蒋介石标价十万(与朱德、毛泽东一样)。徐向前当年曾在黄埔军校被蒋介石召见,可他生性少言寡语,又是北方人,所以没怎么被校长注意,蒋校长后来对之极为遗憾。2、陈赓被称为“黄埔三杰

2024-05-08 07:22:34
黄埔军校花名册全部 黄埔军校所有学员名单
黄埔军校花名册全部 黄埔军校所有学员名单

黄埔军校到底招了几届学员?四届还是六届?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扬名中外的军官学校。自1924年建校至今80年来,在风风雨雨的历史进程中,经历起迭兴衰的历史波涛不知多少。可始终名声昭著,延续不衰,师生相继,并以慷慨牺牲、抗敌有功而国人钦仰。在黄埔师生中,无论是国民党人还是共产党人,他们虽然一生戎马,久历政坛,能文能武,继而成为国家的重臣名将,世界名家。但他们都以曾在辉煌的黄埔史上,经历过革命熔

2024-05-22 18: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