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淄博市辛店齐鲁石化公司大楼东面的那个职业学院叫什么名字,什么性质的学校?相关的问题,今天,瓜准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淄博市辛店齐鲁石化公司大楼东面的那个职业学院叫什么名字,什么性质的学校?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就是原来的齐鲁石化党校,中国石化的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化公司组建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受山东省教育厅和齐鲁石化公司的双重领导。2003年5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学院基础设施优越。学院占地面积460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300余万元,图书 18万册。具有完备的教学、实验实训、生活和体育运动场所。
学院教学设施先进。学院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办学的优势,利用企业稳定的经费保障,建起了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教学设施。现有7个多媒体教学厅、10个网络教室、2个电子阅览室,配备教学用计算机700余台;建成千兆校园网,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建有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央党校的远程教育教学站,拥有5台(套)卫星接收装置,可接收中国教育台等节目。
学院同时是中国石化集团的炼油、化工和高级技师三大培训基地,齐鲁石化公司的培训中心和党校,承担着全国石油石化系统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培训任务,可以为企业开展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并借助企业丰富的培训资源,提升办学实力。
学院实训条件完备。现有基础实验室16个、专业实验室30个,拥有教学设备仪器价值2024万元,建有先进的
会计电算化、仪器分析、机械制图、数控机床及仿真、数控电器系统、化工原理、
自动化仪表等实训室,具有与化工企业相适应的计算机仿真实习装置——DCS系统,并在齐鲁石化公司和省内外“订单”企业等单位建立了2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199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71名、讲师92名,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学历的20人。为充实教学力量,还从生产企业和知名高校聘请了具备实践或高教经验的28名专家、学者来院任教。学院不仅每年安排教师轮流到企业实习或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型”、“技能型”师资队伍,而且重视专业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使师资素质始终保持在同类院校的前列。近五年,先后在省级及以上报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完成4项省级科研课题,获准立项并正在实施1项国家科研课题。
学院办学模式创新。学院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采用 “2+1”、“1+2”、“1+1+1”的教学模式,动态开放课程。按照企业“订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与企业共同设计教学课程,依据企业职业岗位标准制定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学院定期把课堂搬进企业,让学生进行实地操作训练,熟悉生产工艺,掌握生产技术,走出校门就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实现校园与车间的“无缝”联接。
学院化工特色鲜明。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的朝阳工业。学院作为中国石化集团系统和山东省内唯一的化工职业学院,根据化工行业人才需求旺盛的趋势,开设的高分子材料应用、化工工艺、炼油技术、
精细化工、工业分析与检验、机电一体化、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市场营销等14个专业,化工特色明显,培养目标明确,均是企业急需的热门专业。
学院实施“双证”教学。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能够完成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授权的50 余个工种的技能鉴定,借此实施“双证”教学,让学生通过鉴定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学院办学经验丰富。学院前身是齐鲁石化公司于1979年创办的广播电视大学和1985年成立的职工大学。二十多年来,学校曾先后开设化工、化机、仪表、电气、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有的专业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专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2万余人,培训职工1.5万余人次。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懂教育、会管理。管理队伍大多来自教学一线,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不但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而且有丰富的综合管理经验。
学院服务条件完善。现有六栋学生宿舍楼和3个学生食堂,洁净明亮,设备齐全,集体供暖。学院设立了入学高分学生奖、奖学金和各种奖励基金,为每位学生每月发放15元的生活补助,为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学院育人环境优雅。学院坐落于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的齐国故都临淄。学院分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齐鲁石化公司72万吨乙烯生产基地,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便利条件;北校区(院部驻地)位于城区规划的科研文化区内,东邻齐鲁石化公司机关,西邻齐鲁石化公司研究院和树脂研究所,校园内外环境优美,学院被淄博市命名为“花园式单位”。
学院区位优势明显。山东省是化工大省,学院所处的淄博市更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这里有全国石化系统的骨干企业齐鲁石化公司,有全国三大化工园区之一的齐鲁
化学工业区,有山东省三大人才市场之一的化工专业人才市场。尤其是学院的创建,构建了这一石油化工基地的“四位一体”。
“十五”期间,以齐鲁石化公司为依托的许多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实施:投资46亿元、年加工能力 72万吨的齐鲁石化乙烯二期改造工程已竣工投产,总投资200多亿元的齐鲁化学工业园区开工兴建,投资100亿元、年加工原油1000万吨的青岛大炼油工程正在建设之中。这些都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深造渠道宽阔。学院重视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相互沟通,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参加专升本提供知识、能力、素质等基础保证。学生一方面可参加毕业时正常的专升本继续本科学习;另一方面,可在学习专科课程的同时,通过参加中国石油大学等函授完成本科学业。另外,学院与英国威尔士斯旺西大学合作办学,为有能力的同学提供“3+1”学习的机会,即在该院学习三年,到英国威尔士学院学习一年,获取英国威尔士学院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
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学院对优秀毕业生,将优先向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中国化工集团的系统内企业 推荐就业;学院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多家人才交流中心和企业,构建了广泛的人才推介网络。到目前为止,在2003级和2004级的1450 名学生中,山东京博集团抢先招聘120名学生提前进厂实习,海南炼化、威海三角、山东中海石化、山东玲珑等企业选拔签订250名的录用协议,山东玲珑、万华集团、山东金沂蒙等企业签订了490名的“订单”培养协议,上海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签订定向就业协议,每年预定520名毕业生向长江三角洲地区推荐就业。另有独山子石化、镇海炼化、青岛大炼油、烟台富士康、华夏制药、潍坊天德化工等企业与学院达成了“订单”培养意向。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准确定位、稳步发展、
高质量办学、创特色名校”的办学思想,认真落实“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的办学理念,深入贯彻“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方略,抓住战略发展机遇,突出化工行业特色,创建省内优秀职业学院。
学院目前开设的系部: 化学工程系 机电系 经济管理系 计算机信息科学系 四个
学院分南北两个校区,北校区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桓公路11号.齐鲁石化公司机关旁边
瓜准网
鸡西有一化工专业不错的专科大学.求大学校名、谢谢
黑龙江工业学院始建于1984年,坐落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中心城市——鸡西市区中心。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以工学为主,涵盖管理学、
经济学、
法学、文学、
教育学等学科的公办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其前身是鸡西大学,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黑龙江工业学院。
截至2015年,学校共分为东、西两个校区,教育教学用地74.5万平方米,校舍面积33.2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原值5.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644.78万元,图书馆藏书102.7万册。设有10个教学系院和2个国家级文化研究中心,开设57个本专科专业,专任教师498人,全日制在校生8158人。

我妹妹今年被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录取的,专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我想了解一下这个学校的情况。烦告之
【学校简介】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一所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学校1997年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首批“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2005年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院校,2006年被确定为首批河北省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2007年被教育部、
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学校始于1903年创办于天津的“北洋工艺学堂”,是我国兴办最早的高等工业职业院校,是“工学结合”办学理念的发源地。1905年学校创建的实习工场是我国创办时间最早的高等学校校办实习工厂之一。学校1952年开始面向石油工业服务,1958年迁至河北省承德市。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由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2年10月,教育部校史论证专家组经过论证确认,学校起源于高等教育层次,办学历史连续,承绪分明,已有百年历史。
[编辑本段]【办学理念】
学校以“道艺兼修,敬业乐(yào)群”为校训,秉承“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开放办学、产学结合、崇尚实践、强化应用”的办学特色。在学校办学过程中,始终紧紧盯住需求,牢牢贴近服务,明确了“立足河北,融入承德,服务石油,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努力培养面向企业、面向基层,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编辑本段]【硬件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80公顷(1200亩),校舍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分南北两个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6467万元,图书馆藏书80余万册,收订中外文期刊1500种。学校建有塑胶标准田径场、篮排球场、网球场、室内乒乓球馆、体操房等运动场馆,体育场地面积116000平方米。 学校面向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普通高职专科在校生9000余人。学校现设10系3部2中心共15个教学单位,即机械工程系、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热能工程系、化学工程系、计算机与
信息工程系、汽车工程系、
石油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外语与旅游系、社科与数理部、体育健康与
艺术教育部、成人教育与培训部、信息中心(含图书馆、网络中心和电教中心)、工业技术中心。学校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等多类型、多形式并举,开设以工为主的高职专科专业41个。
[编辑本段]【软件设施】
学校大力加强“双师”素质和 “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全校现有教职工684名,其中专任教师445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253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54人(教授3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58人。教师中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有省、市各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新世纪学术带头人19人,有11位教师被国家教育部聘为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有150余人在各类行业协会、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及各有关学术组织任职。学校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82人,进行课程开发、实训指导和专业课教学。2007年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入选2007年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近年来学校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以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为代表的先进模范,学校为有著名实业家周学熙、著名教育家魏元光、著名音乐家李叔同等曾经担任学校教职的校友而自豪。
[编辑本段]【特色及成果】
学校紧紧跟踪行业、产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进行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工学结合、道艺兼修”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各专业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学工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学校先后有8个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 3个专业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示范专业,2个专业被河北省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其中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等5个专业为国家级示范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学校有省级以上精品课程14门,其中国家精品课程6门。学校教师主编出版国家级和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36部,4部教材荣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32部主编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选题。
[编辑本段]【办学水平】
学校重视产学研结合工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1996年成立了以企业一线技术专家为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专业教学委员会)。200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了共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协议。斯伦贝谢、大唐国际、中石油销售等多家公司分别在学校设立奖学金联合育人。学校建设了专业覆盖面齐全、软硬件配套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群,部分实验实训教学技术装备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学校建有汽车维修检测等实训基地27个,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有校外实训和产学合作基地145个。学校是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单位、全国创业培训试点院校,建有中央职业教育
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河北省职业教育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实训基地、PLC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承德市创业培训基地,汽车维修专业是教育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学生曾获全国化工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全能一等奖、“一汽——大众奥迪专业双杯竞赛总决赛”全国总冠军等多种奖项。
[编辑本段]【科技创新 服务社会】
学校积极提供社会服务,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学校为地方企事业单位和各大石油公司开展了各类非学历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共约50多种,累计培训11300人次。学校具有较强的科技服务能力,近年来承担市厅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60多项,52项获市级以上成果奖;取得国家专利15项。学校面向石油及地方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合作与服务,先后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同组建研究与开发机构,我校主办的“河北省仪器仪表工程研究中心”通过省级验收。学校先后为10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服务,“塔里木油田泥页岩理化性能研究”、“数控切割系列设备研制”等为石油和地方企业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是全国首批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学校公开出版的《学报》是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并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
[编辑本段]【国际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石油行业、河北省部分职业院校和西部地区的6所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并被聘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先后与加拿大凡绍学院、韩国韩京大学、日本佐世保工业高专等7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近年先后派出教师120多人次赴美国、德国等国家进修、访问或进行合作研究,每年均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到校任教。 学校重视文化建设,挖掘百年办学积淀,确立了“努力做得更好”的大学精神,颁布了学校章程,制定了形象识别系统。学校设立科技文化节、艺术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及省级各种科技、文艺、体育竞赛,曾获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团体冠军等多种奖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以职业道德素质优秀、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普遍好评。学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连续5年名列河北省同类院校前列。近3年平均一次就业率在95%以上,学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学校党建工作、文明建设和师德建设成绩突出。学校200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被评为“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003年以来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先后授予“全省抗击非典先进集体”、“河北省先进集体”、“全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雷锋公司”事迹引起较大社会反响,《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纷纷予以报道。
[编辑本段]【办学宗旨】
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能手和基层管理骨干,其中有中科院资深院士柯俊教授等三位院士,有黑龙江省副省长安振东、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张永一等领导干部,有曾任玉门石油局局长的田玉军、RH国际公司董事长的王海荣等一大批企业家,有著名全国劳动模范耿玉亭等模范人物,为国家经济社会和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面向未来,学校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壮大实力,加快发展”的工作方针,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建立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石油等行业建设要求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河北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强省,为国家石油等能源行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以上就是瓜准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瓜准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