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16 03:54:32 | 瓜准网
我认为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不能简单地回答“愿意”或“不愿意”。
首先,985大学是中国一流的高等教育高校,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它们在学术水平、师资力量、科研实力等方面都非常优秀。因此,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花50万人民币让孩子上985大学,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术环境,有助于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
其次,花50万人民币上985大学,也意味着孩子需要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和学业压力。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能力,可能会因为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而感到焦虑和无助,甚至影响到身心健康。因此,在考虑这个问题时,需要考虑孩子的个人能力和家庭的支持能力。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教育资源的分配和社会公平问题。如果只有少数人能够承担高昂的教育费用,而大多数人无法承担,那么这种教育资源的分配就是不公平的。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措施,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最后,我认为这个问题还需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趋势和不确定性。虽然985大学的教育可以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未来的职业市场和竞争环境可能会发生变化,孩子需要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花50万人民币上985大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孩子具备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能力,并且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公平的,那么这种投资可能是有价值的。但是,如果以上条件不具备,那么这种投资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现实生活中给很多人的直观认识都是学历不值钱了,文凭不值钱了,似乎满大街都是高学历的人才,别说是本科生了,就连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也是一大把…… 瓜准网
而且这个认识似乎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所以提到大学的时候,往往人们更加关注985、211等重点大学,而对于普通高等学校则往往是或多或少的有一些看不起的态度。
其实这样的认识还是有一定错误认识的。
我是山东省的,所以这里我就以山东为例,作为每年高考人数全国排名靠前的大省,算上各种各样的本科以及通过各种各样方式考上本科,这两年山东的高考“本科率”大概也就是不到50%的样子。
似乎已经很高了,也印证了“本科不值钱”的说法。
因为简单从数据上去看能上本科的高中生和考不上的高中生几乎已经达到了1:1的比例。
但是你不要忘记了另外两个残酷的事实:
1、中考的时候就有近一半的初中毕业生是上不了高中的;
2、不说高中辍学的有多少、最终未参加高考的有多少,光是每年复读的学生也无疑会增加迎接高考生的考学难度。
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一本、二本、三本的概念了,所以单纯只是看“本科率”也会给人带来错觉。
所以当我们把上述问题都考虑进来之后就会发现其实能够考上一个还不错的大学真的不算是件容易的事情。
有了这个基本的认识我们再来看看考上985、211到底有多难就更加容易理解这个“难”的深层意义了——它不再是数据上的难易,而是能够让我们更容易站在考生角度去思考的真正的难到底有多大。
其实如果再深入思考一下的话也就会理解为什么当下很多小学生就已经非常努力地在学了,当然,这背后更多其实是他们的父母更早认识到竞争的残酷和竞争的压力……
这个问题还真的是非常的残酷。
我上面也说了,我的分析是基于山东省的,如果这事儿放在其他一些地方就没法说了,比如放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区就没法说了。
我前几天还看到有一篇关于讲上海985、211录取率只有12%的文章,内容不看大家也应该能够想象得到肯定是觉得录取率太低,但是实际上这已经够高了。
上面这个表是网上找的,数据应该不是很准确,但是大概也差不多,最起码山东省的数据跟我们一般认识的数据相差无几。
按照这个表格, 上海的985、211录取率已经是全国最高的了,高达18.9%!
当然,从参加高考人数上看的话上海参加高考的人数也确实是比较少的,而且作为一线最发达的城市除了其自身拥有的教育资源质量比较高之外,作为从小学甚至是更早之前很多家长就已经开始“鸡血”的城市之一,其生源质量我认为整体应该是在国内绝对属于很优秀的。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看“录取率”的时候终究还是会感慨比例之高吧?
山东省每年高考的人数大概也就是50到60万的样子,每年能够考上211大学的人数大概占比是4%多点,而能够考上985的则只有1.5%左右,合计不会超过6%。
我们以考入985为例吧,假设参加高考的人数有60万,那么想考入985,仅按照录取率去计算的话排名得是全省9000名。
猛一看人数还可以,但是我们再来看看山东有多大:
截至2020年6月,山东省辖16个地级市,共58个市辖区、26个县级市、52个县,合计136个县级行政区。664个街道、1092个镇、68个乡,合计1824个乡级行政区。
我们这里做一个非常非常不讲道理也不科学的计算方式,就是直接把9000人平均到各个乡级行政区,因为从师资到生源等等各个方面绝无可能出现这样的均衡分布,但我认为这恰恰也能反映出一些地方尤其是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孩子考985的难度。
9000÷1824≈4.923,四舍五入一下也就意味着每一个乡级行政区每年能够考上985大学的人数平均下来不到5个人。
而另一面我们有可以看到在一些城市里可能一所高中的毕业生能够考入985的就会有几百人……
所以这样简单计算下一下我们就很容易知道一位学生,尤其是来自于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能够考入985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了。
所以做一道非常简单的计算题,就可以得出结论:假设我们取九八55万考生为基数,那么你需要至少考进前8000名才有机会985大学。
但是你要知道,985大学上学的途径并不是只有裸分……
通过其他途径考入985大学的那些名额,依旧也在这些名额之中。
除了竞赛、过去的自主招生现在的强基之外,每年还有各种艺考等方式进入985的。
而这一切无疑也都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相对落后地区学生“裸考”985的难度,不是吗?
另外我们还必须要清楚不是说你排到了9000名你就一定能够去你想去的高校,这里面还牵扯到报名的问题……
今年我一朋友的孩子高考考了全省6000多名,但是在报考的时候就不太敢报985。
因为这个名次容易陷入是报差一些的985还是好一些211的纠结中去。
但是最后得益于今年填报志愿的全新录取方式,他们还是坚持“摸高”了,最后被录取上了一所还不错的985大学。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如此幸运……
以上只是分析的是山东省考985的难度,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方式分析一下全国任何地区的学生考985的难度到底有多大,其实211也是一个道理。
当下教育内卷化下逼得无数提前认识到这些压力的父母早早就开始关注、投入孩子教育,这已经是一个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势不可挡。
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报名火爆,琳琅满目的教辅销售火爆,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体质检测不及格的越来越多……
尽管一直在给他们减负,但是最终我们发现的往往是学校里减掉了又在校外成倍补了回去。
不是这些父母不懂“是金子总会发光”“条条大路通罗马”等各种道理,也不是不知道孩子的辛苦,但真的是不敢不去做这些,真的不敢拿孩子未来去赌……毕竟不是谁都有那个能力承受那些因为文化水平太低而带来的一系列后果。
最简单的道理就是既然大家都已经认为大学生不值钱、没什么了不起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孩子连个大学都考不上,那对考不上大学的孩子又从何而来未来会过的更好的信心?
所以你看,如果不能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如果不能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招生人数,那么这种学习的竞争压力就一直存在。
当然,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们的职业教育能够发展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即学生们能够学到各种真才实学,而且社会对他们的需求又非常的渴望,那么到那个时候很多人就不必如此焦虑了。只是在那之前,当下的供需矛盾还是会持续下去的。
所以再回过头来看“到底要有多努力,才能考入985和211双一流大学?”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道这件事情并不是完全取决于我们的——除非我们天赋异禀,除非我们能够做到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努力,否则这个难度真的太大了,毕竟天赋奇高的缺失不多,但是比我们更加努力的人从来不缺……
真的把目标定到985、211这样的大学,那么最好的办法自然是从小就从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性、自觉性上进行引导,从学习习惯和方法进行培养。不要忙于校外的补课,也别去整天关注些什么家长群又有什么破事儿了,作业量又大了,父母又得帮忙检查甚至批改作业了……想尽办法先把孩子的课内学习学好学透,在这个基础之上多读书、多总结、多拓展。
而且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孩子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是尤为重要的。
实际上即便我们的目标不是985、211等大学,这些事情也应该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您说是不是?
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一般私立比公立的贵
公立大学:
公立大学(Public Universities),指以国家政府或地方政府资助创立维持的高等院校,公立大学区别于以民间资本的私立大学。
在世界上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公立大学可被选为国家重要的研究型大学;在海外著名的公立大学有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和英国的伦敦大学等等。
私立大学:
私立大学(Private University,或称民办大学)是指主要由民间资本所维持经营的大学,一般是指由非地方或者中央政府投资,全部或者部分的依靠学生的学费来维持大学的经营而非公共资金,而且校方有权自主选择生源的大学。
私立大学的学费是公立大学的三到四倍。其主要经费来源仰赖学费、捐款、募款等非政府资金,以维持其独立非营利组织之特性。
然而私立大学接受政府资金亦属寻常,如美国康奈尔大学有四座学院仰赖联邦政府的补助,“威胁”缩减政府补助亦能改变哈佛大学的既定政策。
以上就是瓜准网为大家带来的花50万上985大学你愿意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