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14 00:25:44 | 瓜准网
不一样。
各地根据本地考生的成绩状况,参照招生计划数和往年录取人数,预测一个大体上需要把档案建立起来,以备录取之用的分数线,这就是建档线。
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就是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它是省级招生部门根据全国在本省招生计划的总人数统计,然后再从高分到低分统计本省所有考试成绩、统计本科和专科各批次招生计划人数。
最低录取分数线的确定:
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是分批次、分文理划分的,全国各省划分批次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包括本科-批文史和理工、本科二批文史和理工、艺术类文科和理科、体育类文科和理科等。
简单点说,最低控制分数线就是各省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分数开会商量划定的',基本上靠当地考生整体分数高低决定。
文史、理工各批次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只对文化总分作出规定,音乐、美术、体育专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则同时针对文化与专业两方面的总分作出规定。
设置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目的是为了有序分流,使各类学校严格的在计划数以内招生,确保各类学校有适合培养目标的总体生源质量。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录取分数线
大学里面有很多个专业,院校有对应的投档分数线。 瓜准网
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划定,由于条件各异,分数线的分差可能很大,最高与最低相差超过100分。一般按略多于计划数划定,多数是计划数的1.1-1.2倍,全省考生按考分的高低排下来,排到该人数时的分数,就是当年该省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只有达到该分数的考生才有资格被录取。
高考录取分数线,又叫省控线,或者叫批次线,每个省叫法不同,含义相同,所谓高考录取线就是指考生想要上某个批次大学必须通过的一条分数线。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一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会考虑外界因素,但是坚持做喜欢的事情也是不错的。
在对某些学科某些专业感兴趣的人,在大学阶段就能全身心投入,把专业学好,有兴趣学习的专业是就读专业满意度较高的专业。
坚持选择喜欢的专业,从事喜欢的工作 每个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也许身边人云亦云,但是一定要知道可以干什么,最适合将来做什么,选择的时候多参考父母老师或者过来人的经验。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各个学校的投档线是由考生的填报行为所形成的。
以平行志愿为例,投档比例一般在105%以内。如果某校计划招收100人,投档比例为105%,则填报了该校志愿且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会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向该校投档,投够105人即停止,第105个考生的成绩就是该校的投档线(也称提档线)。
拓展资料如下:
提档线又叫调档线,院校调档分数线又称调档线,是指以招生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1:1.2以内),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
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调档分数线。省招办在投档过程中,将填报了该校志愿且成绩在批次线上的考生档案,按特征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院校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进行投档,自然形成调档分数线。
学校的投档线是指以招生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在对考生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投档最低成绩标准。简单来说,院校投档线并不是考试院或者院校自己定的,而是投档进入该院校的最后一名考生的成绩。
投档分数线其实和录取分数线是两个概念,录取分数线是被录取考生中最后一名考生中的成绩,投档并不等于被录取,因为你的档案到了学校之后,还有可能被学校退档,造成投档线不等于录取线。
大家在高考志愿填报查看院校往年分数线的时候,也应该看的是院校的投档线,而非录取线,只要志愿填报合理,被投档之后就可以录取。
投档分数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即投档比例1:1.2以内),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分数线,简称投档线也称调档线或提档线。
以上就是录取分数线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吗?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瓜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