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08 08:13:00 | 瓜准网
有的。
中国核工业大学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将在天津投资建设的高校,围绕核产业,建成集人才技能培训、硕士及博士学历教育、国际学术交流、核心技术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产学研创新示范基地。
2019年6月4日天津建设工程信息网发布了中国核工业大学建设项目监理招标公告。公告显示,中国核工业大学选址于中新天津生态城北端,东至玉砂道,南至渔泽路,西至云溪道,北至渔帆路。该项目分期建设,本期建设总建筑面积约74588㎡,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70888㎡,地下人防工程3700㎡。
扩展资料:
核工业专业要求规定:
1、培养具备工程热物理及核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相关领域从事核工程及核技术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应用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核物理、核反应堆物理、两相流、核动力设备、核动力装置、核汽轮机、核动力装置控制、核工程检测技术等。 瓜准网
3、较好地掌握数学工具、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培养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运算与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从事应用工作的初步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核工业大学
南华大学概况
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高校
具有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资格高校
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资格高校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高校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突出贡献奖高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
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本科一批招生高校
南华大学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具有55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由原隶属中国核工业部的中南工学院、核工业第六研究所与原隶属湖南省的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衡阳市市区,占地面积近3000亩,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办学涉及工学、医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1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工商管理(MBA)、工程管理、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等3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7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
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是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本科一批招生院校;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资格。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港澳台招生,并招收外国留学生。现有在校学生37000余名,其中全日制本科生33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名。
学校设有25个教学院部,4所直属型附属医院,13所协作型附属医院;有30个国家级特色、国家国防重点、国防紧缺、省级特色专业;有 2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1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13个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实验室,1个国家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10个省级实践教学中心;有200余个稳定的综合性实习基地,其中2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5个省级创新基地,24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
学校成立了由省部政府机构、核工业四大央企、大型科研院所、大型三甲医院、大型企事业单位等组成的董事会;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格拉摩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乌克兰国立矿业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院等国内外100多所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推荐优秀本科生到合作院校免试攻读研究生。
学校设有国防科学技术学院;设有核工业第六研究所、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人文社科研究中心等20个科研机构,30个学科实验室(中心);有10个国家国防支撑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有 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社科研究基地;附属医院拥有国家级专科(学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学科)43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2366名,其中教授350名,副教授809名;有14个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部省级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8名,有省部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优秀中青年专家202名;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0名。
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400余万册,是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联盟单位;网络资源丰富,有线、无线网络覆盖校园。
学校主办有《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等学术期刊。
55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13余万名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了一批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省部级领导、大型企业负责人为代表的学界巨子、政界精英、工商界名流;毕业生广泛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和国防工业、核工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行业,大部分已成长为所在单位技术、管理骨干。
学校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是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授予学校“十五”、“十一五”期间为中国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突出贡献奖。
学校按照“提高质量、彰显特色、改革创新、强化内涵”的发展思路,正在为创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具有国际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