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26 21:24:03 | 瓜准网
拳击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技击类体育运动项目。对参与者的 身体素质 , 心理素质 等各项能力要求很好。它可以培养人们拥有强健的体魄、灵活的思维, 积极健康的心理, 以及坚韧不拔的品格。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入拳击运动教学们对于学生各项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拳击运动对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
(一) 培养学生身体协调能力
身体协调能力主要指人对自身的支配、控制、以及肢体各部分的相互配合能力[1]。拳击运动是一项竞技性和对抗性都很强的运动, 要求运动主体注意力高度集中, 思维保持冷静, 反应迅速敏捷。对于对手的行动有相当程度的预估, 合理的判断对方的战术使用, 做出正确的战术调整和技术使用。对于高校学生, 学习拳击运动不仅能锻炼其肢体协调能力, 使大脑思维充裕活跃状态, 消除长期端坐学习产生的疲劳, 缓解心理压力。
(二) 锻炼身体灵敏度
灵敏度指的是当人在遇到突发状况时, 作出应激保护行动的准确程度, 反应速度, 身体灵活度, 和协调性等综合素质。灵敏度是人的体能, 神经反射, 思维等多方面素质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表现。拳击是一项高强度的对抗性运动项目, 对身体的灵敏度要求极高。因此经常参加拳击运动可以有效的锻炼身体的灵敏度, 提高相关身体机能, 训练反应速度和应激自我保护能力。 瓜准网
(三) 增强身体力量
人体的肌肉克服各种阻力完成动作的能力也就是力量。力量是拳击运动的基础要求。因此参与拳击运动需要对全身力量进行综合锻炼, 确保拳击运动的基础需要, 对于学生的力量提升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四) 提升身体耐力
耐力是指人克服疲劳和疼痛等不利影响, 支配身体进行正常活动的能力。拳击运动在强度, 对抗性和身体负荷方面, 均对参与者要求极高。多参加拳击运动, 对于身体耐力方面的锻炼也有非常大的益处。因此, 参与拳击运动的学生与未参加的学生在耐力的提高方面有着巨大的差距。
二、拳击教学在目前高校中的现状
(一) 对拳击运动的认知不足
在学校内大多数学生参与拳击运动的主要原因是好奇心理。还有部分男生参加则是源于虚荣和争强好胜心理。而拳击运动本身是一项正规、完善的运动竞技项目, 需要参与者有极大的恒心和毅力投入学习训练当中。而好奇心理和虚荣心理不能够支撑学生完成长期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随着学习兴趣的消退, 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明显下降。
(二) 课程安排不合理
普通高校目前的课程安排不合理也是拳击运动得不到良好发展的原因之一。拳击课程学时不够, 多数普通高校拳击课程只有18学时。无法在规定课时内进行系统的技术讲解和实际训练[2]。教学形式趋于表面化, 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拳击学习的需求,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拳击运动在普通高校的未来发展。
以上就是瓜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瓜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