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6 15:38:45 | 瓜准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成为首批疏解到雄安新区的四所高校。
据河北长城网3月27日报道,四所高校预计2025年完成一期工程,并于当年秋季对外招生,到2035年全部搬迁完毕。不同于一般大学的封闭式办学,这四所进驻雄安新区的高校将通过建立协同创新联盟。
推动学生相互选课、教师跨校任教、多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促进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组建校际社团,开展多种活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接受界面教育采访时表示:长远看,这几所学校在最初阶段可能是异地办学,但最终要实现将学校整体搬迁到雄安。
河北雄安新区定位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重点承接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新华社称,雄安新区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阶段。
迁往雄安新区办学的背后,是北京部分高校办学空间不足的困境。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该校3万多名学生,东西两个校区总面积约1000亩。该校曾表示:“办学空间不足,是多年来困扰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异地办学存在着的问题:
1、稀释高校原有优质教育资源品牌,不利于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2、伴随异地校区设立,学校办学规模扩张和区域布局扩大,导致学校规范统一管理呈现效应逐步递减和高校内部治理水平下降等情况。
瓜准网
3、异地校区难以有效共享原有教学科研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办学积淀积累薄弱,难以较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往往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
4、异地办学普遍缺乏高水平稳定师资队伍,影响其办学质量和水平。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特区后,我国又一经济特区。雄安新区成立后,央企、国企纷纷入驻,很多高校也纷纷入驻雄安,此前已有8所北京高校表示要在雄安新区建校区,如今又有新消息,雄安新区又将增添6所北京高校分校区,其中,5所是211大学。
雄安新区建立后,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高等教育资源也会集中。恰好北京高校多,土地少,借此机会来雄安建分校,是很多高校的选择。率先公布会进军雄安的北京高校有8所,分别是: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
雄安有哪些大学入驻介绍如下: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迁到雄安。
“首批疏解到雄安新区的四所北京高校将在2035年全部搬迁完毕”的消息,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接连发布消息称,北京校区和雄安校区“一校两区,协同发展”。
雄安新区(Xiong'an New Area)包括雄县、容城县、安新县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面积约1770平方千米。截至到2020年11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雄安新区常住人口为1205440人。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河北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位于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中部、南拒马河下游南岸,在大清河水系冲积扇上,属太行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的过渡带。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有南拒马河、大清河、白沟引河等河流过境,白洋淀位于境内。
境内有京雄城际铁路、津雄城际铁路、固保城际铁路和京石城际铁路等过境,有G18荣乌高速公路、G0211津石高速公路、G45大广高速公路、S7津保高速公路、京雄高速公路等高速横贯全境。2019年8月30日,雄安新区设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雄安片区。
地形地貌:
雄安新区位于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中部、南拒马河下游南岸,在大清河水系冲积扇上,属太行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的过渡带。全境西北较高,东南略低,海拔标高7~19米,自然纵坡千分之一左右,为缓倾平原,土层深厚,地形开阔,植被覆盖率很低,境内有多处古河道。
雄安新区地处北纬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气爽,冬寒少雪。年均气温11.9℃,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6.1℃,
最冷1月平均气温-4.9℃;年日照268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522.9毫米。无霜期191天左右,最长205天,最短180天。
以上就是瓜准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瓜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