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3 08:47:09 | 瓜准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牌专业: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
国家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部省级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蔬菜学、茶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临床兽医学、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农业水土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食品科学、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
学校设有27个学院(部、所)和研究生院,共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4个本科专业。现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地球科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之列。目前,已发展为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
早在1934年建校之初,学校即开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国际化”的总体思路,着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学术精英、创新创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社会发展管理人才。
学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教育,积极参与“新农科”建设,25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拥有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农学专业通过农科专业(第三级)认证,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拥有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入选国家级“十一五” “十二五”规划教材52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有综合素质教育学院。
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和支撑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与实践,三次获全国“互联网+”大赛金奖,位居全国农林高校首位。建校以来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0万余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有19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为西北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开大学四大王牌专业主要包括金融、数学、化学和工商管理。
1、金融学
南开大学的金融学专业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在国际货币与资本流动和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处于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金融学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市场就业前景好薪资待遇高。
2、数学
南开大学的数学系创立于1920年,历史悠久至今已经有百年时间,学校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数学人才,学校数学专业实力强,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毕业就业前景好。
毕业之后可以选择当老师,在科研和金融行业也比较吃香。
3、化学
南开大学的化学专业也是学校的一个王牌专业,实力雄厚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设立了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生要学习数学和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毕业之后可以从事化学工程师、化学技术员、物理化学家等多个职业。
4、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专业是南开大学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这个专业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南开大学工商管理在全国排名第六,实力很强。
这个专业要学习的知识比较多,比如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等多个课程,学生毕业后可以在金融公司或者大中型工商企业经营管理公司工作。
拓展资料
南开大学办学历史悠久,由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距今已经一百多年。创办之初,曾是一所私立大学,后归国有。1938年,南开大学南迁,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组建成为著名的西南联合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对外贸易学院、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相继并入,经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支持,学校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2.清华大学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3.北京大学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4.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
5.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6.南京大学
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
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筹)
8.中国农业大学
现代农业国家实验室(筹)
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10.西南交通大学
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