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04 13:57:59 | 瓜准网
一、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Ningbo University),简称“宁大”,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海洋局、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
宁波大学创办于1986年,由包玉刚捐资创立。建校之初,由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原杭州大学五校对口援建。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
二、宁波财经学院
宁波财经学院(Ningbo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为浙江省首批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示范高校。
学校有本部校区、杭州湾校区、象山校区等3个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设有13个教学单位,学校共设有本科专业39个、高职专业5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等五大学科门类。有教职工千余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人。
三、宁波诺丁汉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 China)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创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园的中外合作大学,是中外合作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占地面积887亩,设有3个二级学院,开设28个本科专业和12个研究生专业,有教职员工700余人,有约8000名学生,外籍教师约占75%,国际生占比约13%,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宁波大学
百度百科——宁波财经学院
百度百科——宁波诺丁汉大学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宁波财经学院大学排名:2023宁波财经学院在全国大学排名中,位居第586位。
拓展资料:
宁波财经学院,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为浙江省首批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示范高校,是长三角新商科教育联盟成员。
学校创办于2001年,前身为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升格更名为宁波大红鹰学院。2018年11月30日,宁波大红鹰学院更名为宁波财经学院。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本部校区、杭州湾校区、象山校区等3个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设有13个教学单位,本科专业42个、高职专业5个,有教职工千余人,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4个、优势重点专业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近五年,立项建设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8项,获得省、市教学成果奖26项,在校生获国家级各类竞赛奖项1880余项。截至2020年5月,该校共有13个项目入选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其中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与政策研究”等4个规划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等8个青年基金项目,以及1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项目。
2017年12月,该校蒋天颖教授带领科研团队(主要成员:蒋天颖、郑长娟、胡跃等)撰写的专著《区域创新与知识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探索》获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宁波大学分数线600。
宁波大学2019-2022年三年在浙江省最低录取分数线分别为:600分、596分、587分,宁波大学近三年录取平均分是595分左右,因此对于浙江考生来说,600分大概率是能上宁波大学的。
宁波大学,简称“宁大”,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海洋局、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55] 、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教导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为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牵头单位。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3125名(其中教学科研人员2111名),其中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2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00人,博士学位人员1632名。其中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其中1名为外籍院士)。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3名,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名,乌克兰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特优人才34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6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