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6 06:45:51 | 瓜准网
1938年12月,校舍建筑委员会成立,大家推选徐用、张真园、朱君爽、吴家桢等人为建校委员,并择定以坡南学宫旧址为新校址,动工新建新校舍。
1939年2月,120名初一新生暂借县立城区中心小学(今平阳县中心小学)礼堂为临时校舍,分两个班。同年秋,因学生数增多,城区中心小学无法容纳,便迁至坡南半山庵(广慧禅寺)。
1941年5月,位于学宫内的新校舍大楼竣工落成,大楼正门的“平阳县立中学”校名为国民党元老李济深题写,学校便从半山庵迁入新学校。
1942年1月,首届44名初中学生毕业。
1943年秋起,附设战时临时高中学生补习班,当年招生50名。
1944年7月,日寇大举入侵浙南,温州沦陷,形势危急,学校遂迁至桥墩三十六都锦春内大屋和吴氏宗祠,一直持续到1945年春节后的2月份,才重新迁回平阳上课。这段时间,由于附近许多地方沦陷,瓯中、温中、永中等学校有不少学生来平中借读,全校学生总数达到500人以上,创建校以来最高记录。
1947年10月,浙江省教育厅正式批准设立高中部。
1949年春,因时局动荡,高中招生停止。
1951年,学校改名为“平阳第一初级中学”。
1955年,高中部恢复,确定校名为“平阳中学”。
1956年6月,易名为“平阳县第一中学”。
1966年夏,“文革”开始,学校停课。
1969年,学校复课。
1970年11月,更名为“平阳县化工厂五七中学”。
1973年2月,改称“平阳县中学”。
1978年8月,复名为“平阳县第一中学”。
1981年2月,被确定为浙江省八十所重点中学之一。
1982年秋,高中改为三年制。
1993年7月,学校最后一届初中毕业生毕业。
1998年5月,被确定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2006年3月,学校改名为“平阳中学”。
临汾一中初中部招生条件如下:
临汾一中初中部招生条件为:在我校服务区内符合条件且取得学籍的小学应届毕业生。
服务区范围:东至滨河西路以西;西至高铁站以东;南至鼓楼西大街以北(含韩家庄农户、乔家院农户);北至兴旺路以南。
招生办法:
1、在服务区内居住的城区户口居民子女入学
2、在服务区内居住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本校就读须具备以下条件:
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进城务工就业,且在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进城务工证明;参加三险;法定监护人居住证明。
同时符合上述各条件的学生,如本校有空余学位,享受与居住地子女同样的待遇。如本校无空余学位,由教育行政部门以相对就近原则安排入学或回原服务区学校就学。
临汾市第一中学校概况: 瓜准网
山西省临汾一中是一所拥有120多年历史的三晋名校。始建于1896年,前身为晋山书院,同年在晋山书院的基础上扩建为平阳中学堂,其后几经更名,1950年定名为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校。
临汾市政府于2010年投资近5亿元择址新建,2011年8月从鼓楼西街搬迁到滨河西路北段一中路,现在学校占地面积455亩,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
主要有教学楼6栋,能容纳220名的学生报告厅6栋,能容纳730人及300人的学术报告厅各1个,学生公寓楼9栋,实验楼2栋,图书艺术楼、学生餐厅、行政楼各1栋,一个400米的田径运动场、一个300米的田径训练场及12个篮球场、8个排球场、2个网球场及其他符合班级使用的羽毛球、兵乓球等小型运动场地。